鐵馬金戈

第606章 夜訪高人①(1/2)

    “沒有紅四團英勇無畏,川軍不會如此快就放棄了抵抗。”(聶榮臻語)

    “紅四團”就是中央紅軍紅1軍團2師4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他們這個團在長征中一直是打前站的,因為他們這個團“能跑”(林彪語)。

    紅軍在安順場一共找到4條船,這4條船,隻有一條是好的,其餘3條都需要修。

    這四條船,要把全部紅軍渡過去,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這裏懸崖絕壁,搭浮橋是不可能的。

    而川軍楊森的部隊距離安順場也隻有三四天的時間了。怎麽辦?

    毛主席讀書多,見識廣,又善於搞調查研究。

    他說,知道在離這裏大約320裏的瀘定縣有一座鐵索橋嗎?書上說有,現在有沒有,不知道。那就去民間問一問吧!

    中革軍委決定:在此兵分兩路。紅1軍團1師和幹部團在此渡河,渡河後組成右縱隊,由劉伯承和聶榮臻指揮,沿大渡河北岸向上遊的瀘定方向前進。

    紅1軍團2師和紅5軍團為左縱隊,由林彪指揮,沿大渡河南岸奔襲至上遊的瀘定橋,在那裏奪橋渡過大渡河。

    其他部隊和中央縱隊隨後,一律立即改變行軍路線向瀘定橋前進。

    南岸的先鋒就是那個“能跑”的紅1軍團2師4團。從安順場到瀘定橋160公裏的路途都是沿大渡河兩岸崖壁鑿出來的山路。

    這是“生死時速”!

    四團的戰士們在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的帶領下,和敵人邊作戰邊跑路。

    實際上,此時的蔣介石緊急從重慶飛往了成都,紅軍趕往瀘定橋,已經不是秘密了。

    川軍第24軍軍長劉文輝立即命令第4旅袁國瑞部火速向瀘定橋增援。

    而袁國瑞即命令第38團團長李全山沿大渡河南岸阻擊紅軍;第11團團長楊開誠沿大渡河北岸阻擊紅軍。

    這是一場毅力與耐力的大比拚。

    對於敵人,也就是多一條河少一條河的事兒。可對於紅軍,那可是命呀!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恩格斯說過:“如果說在貿易上時間是金錢,那麽在戰爭中時間就是勝利。放過有利的時機,不利用機會調派優勢兵力對付敵人,這就是犯了戰爭中可能犯的最大的錯誤。”

    敵我雙方開始了奔跑。天下雨了,敵人休息了,四團繼續跑。

    跑得有多快,“晝夜兼行二百四”,一晝夜走了240裏,信仰的力量!

    紅4團於5月29日早晨6點到達瀘定橋南岸。

    瀘定橋橋長101.67米,寬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索鏈接兩岸,其中9根為橋麵,4根為扶手。此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

    北岸橋頭的橋樓已經被沙袋緊圍,形成了一個堅固的橋頭堡壘,從堡壘的射擊孔中伸出的機槍正對著鐵索橋。

    此時,橋麵鐵索上鋪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去了,隻剩下一些光禿禿的鐵索。

    北岸防守的是川軍李全山的38團。

    雙方一見麵就開始了對射,在對射過程中,李全山團竟然有50多人受傷。

    下午,紅4團的奪橋方案定了:2營和3營火力掩護,1營分3個梯隊正麵強攻。

    1營2連連長廖大珠帶領21個戰士組成的突擊隊衝鋒,3連在他們身後拿著木板鋪橋麵,3連的後麵是一連,任務是在鋪好的橋麵上發起最後的衝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