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04章 搶渡大渡河①(1/2)

    冕寧,地處安寧河北部,北倚大小相嶺,南望安寧河穀,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由冕寧往北而上,就是滔滔的大渡河,這是國民黨企圖在川康地區消滅中央紅軍的最後一道防線。

    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幹部團在會理縣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成功。

    同時第3軍團第13團在洪門渡渡過金沙江,至9日中央紅軍第1、第3、第5軍團全部渡過江。

    在會理,紅軍進行必要的休整和補充,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後向北疾進,於5月16日占領德昌。

    5月18日紅軍過西昌。

    5月19日紅軍先遣隊宿禮州。因當時有國民黨飛機沿紅軍行軍路線轟炸,紅軍行軍均在夜間進行。

    5月20日淩晨,先遣隊到達冕寧瀘沽休息待命。在這裏,遇到冕寧的地下黨。

    冕寧地方黨組織是為紅軍先遣隊送情報來的。

    1935年初,中央紅軍頻繁活動於川黔滇邊,西昌國民黨當局成立“防共委員會”,瘋狂搜捕共產黨員,中共西昌地方組織遭破壞。

    1935年5月初,因西昌學校停課回家的廖誌高、鄧明鴻告知陳野蘋,紅軍快渡過金沙江了,國民黨當局勒令西昌的學校停課,解散學生。

    中央紅軍向西昌北進的消息傳到冕寧,鄧明鴻到城廂鎮三分屯村找到陳野蘋,兩人又找到廖誌高共商迎接紅軍事宜。

    同時,縣城的李祥雲(中共黨員)、向德綸、李發明,石龍的吳兆理從縣城來到廖家堡,告訴廖誌高、陳野蘋和鄧明鴻,“冕寧縣長都跑了,紅軍快要到了。”

    大家當即研究決定:鄧明鴻、吳兆理二人從河西岸,向德綸、李發明從河東岸南下與紅軍聯係。

    鄧明鴻、吳兆理等到鬆林(今漫水灣鎮),紅軍總政治部人員接見了他們。

    他們向總政治部匯報了冕寧的地理、民情及瀘沽去大渡河的大小道路後,隨紅軍到達石龍。

    向德綸和李發明到瀘沽遇到紅軍先遣隊,向蕭華匯報了冕寧駐軍等各方麵的情報後,為紅軍做向導。

    隨後部隊向冕寧進發。

    李祥雲從縣城到石龍小學,得到紅軍已到瀘沽的消息,便邀吳紹龍一起到瀘沽。

    他們在瀘沽橋頭見到一位紅軍負責人,匯報了冕寧黨組織及去大渡河的道路等情況後,又被邀至九皇宮細談。

    李祥雲,曾由姑父介紹在大渡河北岸的漢源縣美羅教過書,對瀘沽去大渡河的地理、民情及大小道路極為了解。

    他們為紅軍提供的情報,對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劉伯承、政委聶榮臻決定改變行軍路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35年5月19日,中革軍委電:擬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先遣隊,總參謀長劉伯承任先遣隊司令,第1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任政委,由第1軍團的第1、第5兩團組成搶渡大渡河先遣隊。

    20日淩晨,紅一軍團第1團在團長楊得誌、政委黎林帶領下進駐瀘沽,先遣隊第2團(第1軍團第2師第5團)隨之進駐瀘沽。

    先遣隊司令劉伯承、政委聶榮臻亦隨後到達(羅瑞卿生病,聶榮臻代政委之職)。

    5月20日,中革軍委電令發給第1、第3、第5、第9軍團等全軍指戰員的第一道中革軍委電令,全軍走大路,在大樹堡渡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