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9章 金沙水拍雲崖暖(1/2)

    1930年6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彭德懷任軍團長,滕代遠任政委,鄧萍任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

    8月23日,一軍團、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會師,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

    紅三軍團仍然是彭德懷任軍團長,鄧萍任參謀長。之後,二人攜手並肩,率部參加了多次著名戰役。

    鄧萍傑出的軍事才華和危難之際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給彭德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1年秋,紅一方麵軍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全軍進入了休整階段。

    遵照上級的命令,鄧萍來到瑞金,擔任剛剛組建的“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教育長。

    完成了在瑞金的任務後,在彭德懷的電話催促下,鄧萍回到了紅三軍團,繼續擔任軍團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

    1933年夏末,不甘心四次“圍剿”失敗的蔣介石,糾集百萬兵力,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采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向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五次“圍剿”。

    此時,毛澤東已被排擠出紅軍,把持中央大權的,是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

    10月18日,遵照臨時中央的命令,紅三軍團在黎川向敵人發起進攻。

    敵人有7個師,構築了長100公裏、寬20公裏的堅固防線,碉堡密布,重兵雲集,由輕重機槍組成的火力點每隔10米就有一個,其目的就是吸引紅軍前來進攻,消耗和消滅紅軍。

    臨時中央的這道命令,正中敵人下懷。紅三軍團戰至25日,不但沒有達到突破敵封鎖、占領資溪的作戰目的,反而傷亡慘重,不得不拖著疲憊之師退出戰鬥。

    1934年4月,敵人以7個師、1個炮兵旅的重兵在飛機的掩護下向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發起猛烈進攻。

    中革軍委命令:由紅三軍團防守廣昌,不許放進一個敵人,違者軍法從事。

    軍令下,彭德懷、鄧萍不敢怠慢,忙組織全軍團1.2萬人進入陣地,調集精壯戰士日夜搶修工事、碉堡。

    在軍團司令部,彭德懷向前來視察工作的李德、博古進言:“敵人有7個師的重兵和飛機大炮,火力凶猛。而我們才1.2萬人,再堅固的工事也經不住敵軍轟炸,死守是守不住的,1.2萬人隻有全軍覆沒。建議改為機動防禦,隻留一個連在正麵吸引敵軍進攻,主力隱蔽在城外附近的大山中,待敵人蜂擁攻城時,我們主力抓住時機出山猛襲敵軍側翼。”

    彭德懷為增加進言的效果,拿出一張《廣昌機動防禦首長決心圖》,這是鄧萍昨天連天連夜繪製的。

    李德看了一會兒地圖,嘴角浮起一絲輕蔑和嘲諷的笑:“我曾經批評過劉伯承同誌,說他白在蘇聯上了幾年伏龍芝軍事學院。我聽說鄧萍同誌是黃埔軍校畢業的,但看了這份有許多常識性錯誤的東西後,我也不得不對鄧萍同誌提出同樣的批評,他的黃埔軍校也是白上了!”

    聽到李德口出狂言,肆無忌憚的侮辱鄧萍,彭德懷“呼”地站起來,怒不可遏地指著他說:“鄧萍同誌和我並肩戰鬥了六年,給我出了多少好主意,謀劃了多少戰鬥,你知道嗎?他的軍事才華,豈是你李德能夠比的?”

    李德惱羞成怒,衝著彭德懷大吼:“你們必須執行中革委的命令,不準有一絲改動。否則,後果自負!”

    在錯誤路線的指揮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長征。

    1934年10月21日晚,三軍團作為左翼護衛,掩護著龐雜的中央機關進入了五嶺山區。

    行至廣西境內,在湘江上遊的全州、興安間同凶悍的桂軍發生激戰,這就是著名的“湘江之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