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90章 青杠坡(1/2)

    長征開始後,隨著紅軍作戰迭次失利,特別是湘江戰役的慘重損失,使這種不滿情緒達到頂點。

    黨和紅軍的許多領導人和廣大幹部戰士,從革命戰爭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戰略轉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的結果。

    他們強烈要求改換領導,改變軍事路線,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麵。

    毛主席在行軍途中對王稼祥、張聞天及一些紅軍幹部反複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向他們分析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開始以來中央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得到他們的支持。

    周恩來、朱德與博古、李德①的分歧越來越大,也支持毛主席的正確意見。

    這時,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對於中央軍事指揮的錯誤問題,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

    在這種形勢下,召開一次政治局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領導上的錯誤的條件已經成熟。

    同時,中央紅軍攻占遵義,把敵人的幾十萬追兵拋在烏江以東、以南地區,取得了進行短期休整的機會,也為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提供了必要條件。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

    會議首先由博古作關於反對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

    他在總結報告中,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把失敗原因歸之於反動力量的強大,而不承認主要是由於他和李德壓製正確意見,在軍事指揮上犯了嚴重錯誤造成的。

    接著,周恩來就軍事問題作副報告,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的錯誤,並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

    周恩來在報告中同時也批評了博古和李德。

    張聞天按照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見,作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比較係統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

    毛主席接著作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今後在軍事上應采取的方針。

    王稼祥、朱德、劉少奇等多數同誌也相繼發言,不同意博古的總結報告,同意毛澤東、張聞天提出的意見。

    會議最後指定張聞天起草決議,委托常委審查,然後發到支部討論。

    會後,張聞天根據與會多數人特別是毛主席的發言內容,起草了《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簡稱遵義會議決議)。

    這個決議,在中共中央離開遵義到達雲南紮西(今威信)縣境後召開的會議上正式通過。

    決議明確指出,博古、李德以單純防禦路線代替了決戰防禦,以陣地戰、堡壘戰代替了運動戰,是第五次“圍剿”不能粉碎的主要原因。

    決議充分肯定了毛澤東等在領導紅軍長期作戰中形成的戰略戰術基本原則。

    遵義會議還製定了紅軍爾後的任務和戰略方針。決定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

    會後,又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三省廣大地區創造新的根據地。

    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