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89章 遵義會議②(1/2)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麵問題的會議。

    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曆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力量遭受的嚴重損失,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紛紛要求改換錯誤的領導。

    同時,在長征途中毛主席對執行王明軍事路線的一些領導同誌做了耐心細致的工作,使他們很快覺悟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西征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根據黎平政治局會議的決定,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領導同誌的努力促成下,紅軍占領遵義後,於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貴州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參加會議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有:

    秦邦憲(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學蘇聯,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長征開始時為中央“三人團”成員。

    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學德國進修社會學和哲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軍總司令兼紅一方麵軍司令。

    陳雲(1905年—1995年)學徒工出身,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長征開始時為紅五軍團中央代表,軍委縱隊政治委員,遵義警備司令部政治委員。

    張聞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紅色教授學院學習、任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院畢業,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屆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周恩來(1898年—1976年)曾留學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紅一方麵軍政治委員,長征開始時為中央“三人團”成員。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有: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鄧發(1906年—1946年)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

    劉少奇(1898年—1969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長征開始時為紅八軍團中央代表,黎平會議後任紅五軍團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凱豐,共青團中央書記、長征開始時為紅九軍團中央代表。

    參加會議的其他人員有:

    劉伯承(1892年—1986年),紅軍總參謀長、軍委縱隊司令員,遵義警備司令部司令員。

    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補委員、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彪(1907年—1971年),紅一軍團軍團長。

    聶榮臻(1899年—1992年),紅一軍團政治委員。

    彭德懷(1898年—1974年),中央候補委員、紅三軍團軍團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