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86章 烏江戰鬥①(1/2)

    黎平會議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擴大會議。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紅軍占領黎平,於18日在黎平縣城二郎街召開黎平會議。周恩來主持會議。

    會議肯定並采納了毛主席的正確主張,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決定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

    通道轉兵,是湖南通道會議以後的事情,也是毛主席根據當時形勢一一國民黨蔣介石布重兵於去湘西的路上,張網以待中央紅軍,妄圖再來一次湘江血戰。

    通道轉兵,隻是暫時避開了敵人的鋒芒,而沒有解決紅軍的根本出路問題。

    由於毛主席的不懈努力,不斷說服黨中央的同誌,要他們放棄與二、六軍團的匯合,繼續轉兵黔北。

    黨中央遂於1934年12月18日,中央紅軍占領黎平後召開黎平會議,著重來解決這個問題。

    中央政治局認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並且是不適宜的。

    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域,應該是川黔邊地區,而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

    黎平會議是中共中央紅軍入黔的第一次會議。會議最後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

    毛主席的正確意見終於被黨中央采納,從而避免了去湘西陷入敵軍重圍的危險,使紅軍爭取了主動。

    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

    會後,中央軍委立即轉發了中央政治局的這一新的決定,並要求各軍團及縱隊首長將中央的決定傳達到師及梯隊首長。

    為執行新的戰略方針,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撤銷紅八軍團的番號,將紅八軍團各部並入五軍團。

    軍委一、二縱隊合並為軍委縱隊。由劉伯承任司令員、陳雲任政治委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

    軍委縱隊下設三個梯隊。華卓然的警備部隊分別隸屬於三個梯隊。

    12月19日,中央軍委根據黎平會議的決議作出了《關於執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決定的決定》,即將中央紅軍分為左、右兩個縱隊向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前進。

    為了便於指揮,在中央紅軍分為左、右兩個縱隊之時,將軍委縱隊改為中央縱隊。

    但是人們仍然習慣將中央縱隊叫軍委縱隊。

    12月31日,軍委縱隊到達猴場。為確定紅軍進入黔北地區以後的行動方針,中央政治局於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場(草塘)召開會議。

    猴場會議重申了黎平會議的決定,提出了紅軍渡過烏江後新的行動方針,這就是徹底粉碎國民黨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建立川黔邊新的蘇維埃區域根據地。

    與會人員有:周恩來、博古毛澤東、朱德、陳雲、劉少奇、李德、劉伯承、葉劍英、王稼祥、張聞天、凱豐等。

    此次會議深刻地影響了中共中央和紅軍的命運和未來。

    它通過政治局會議,首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頑固堅持的使紅軍遭受巨大損失的錯誤戰略方針。最後確定了向貴州轉兵的戰略決策。

    對中共與紅軍而言,黎平會議是長征以來具有決定意義戰略轉變的關鍵,它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

    12月10日,軍委警衛部隊奉軍委命令,在占領湖南西南邊境通道縣城後,出其不意於12月12日立即向貴州前進。

    通道與黎平之間約125公裏,華卓然率領一團急行軍250裏,於15日拂曉到達黎平。旋即發動進攻。

    紅軍激戰三個小時,一舉攻克了敵人力量薄弱的黎平縣城德鳳,到了黎平,從而使紅軍避免了落入敵人陷阱的危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