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85章 黎平會議(1/2)

    林欣兒一行在大庚嶺考察了一個星期,與山民們簽訂了合同。

    林欣兒與區長商定,每月保和堂會派人來收取藥材,希望雙方合作愉快,共存共贏!

    在這一個星期裏,她和山民們打成一片。她教山民們如何做到中藥材的質量好,如何能保證中草藥在成色上保持上乘。

    山民們都有釆集中草藥的經驗,知道什麽季節采集什麽中草藥。當然他們的經驗都是傳統的、約定俗成的,在理論上欠缺。

    林欣兒就耐心地告訴大家。好像她就是一個中草藥大家。

    她說: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季節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此時根或根莖中貯藏的營養物質最為豐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較高。

    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采收。

    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時樹皮養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層細胞分裂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剝離,傷口較易愈合。

    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采收。

    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後采收。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采收的如金銀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開時采收的如紅花、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采收的如菊花、番紅花等。

    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時采收。有的采收幼果。種子類藥材在果實成熟時采收。

    全草類多在植株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有的在開花時采收,如益母草、荊芥、香薷等。

    動物類因原動物種類和藥用部位不同,采收時間也不相同。以成蟲入藥的,應在活動期捕捉。

    袁尚在老家時,她父母親也會去采集一些中草藥去賣。她就對林欣兒說,姐,我記得這種草藥好像沒這麽早采摘吧!

    林欣兒說,傻瓜,地理條件不同呀,這是嶺南,你呢是閩西北,這能是一樣嗎?

    林欣兒說,我們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

    這些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

    嶺南就具有這種獨特的得天獨厚的條件。

    林欣兒跟山民們講,以後廠家(保和堂)會無償地為大家開辦學習班,幫助大家在理論上掌握中藥材的知識。

    她說,中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各種藥材又具有多種化學成分,雖然我們不是藥師,不直接製藥,但知道其中的化學成分,隻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呢?

    她說,中藥材按照其藥理作用和組成性質,其成分概括起來可分為以下幾方麵:

    ①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藥效的物質,如生物堿、甙類、揮發油。

    ②輔助成分本身沒有特殊療效,但能增強或緩和有效成分藥效作用的物質。如洋地黃中的皂甙可幫助洋地黃甙溶解或促進其吸收。

    ③無效成分指本身無效甚至有害的物質,往往會影響浸出效果、製劑穩定性、藥效等。

    ④組織物質構成細胞的不溶物,如纖維質、栓皮等。

    她還說,大多數中藥製劑是複方,中藥複方的臨床療效通常體現 在複方配伍的綜合作用上,其處方的組成幾味至幾十味藥不等,成分複雜。

    比如說浸取,就是要盡量提出發揮藥效的成分,並盡量避免浸出過多的無效甚至有害的物質。

    她說,你這個尺度掌握不好,就會影響中藥材的質量。但隨著中藥科學的發展,“無效”和“有效”的界限並非一成不變,在不同的方劑中可能會發生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