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77章 老俵,老俵②(1/2)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項英、陳毅奉命留在蘇區堅持遊擊戰爭。

    他們轉戰在贛粵邊,與敵人進行不懈的鬥爭。

    後來形勢變得越來越惡化,遊擊隊不斷減員,最後被圍困在以油山為中心的狹小區域,沒吃沒穿沒房住,隨時都有被消滅的可能。

    從某種角度來說,三年遊擊戰爭,其艱難困苦並不亞於長征中的紅軍。

    然而他們與比自己強大數十倍的敵人進行了殊死搏鬥,卻能一次次化險為夷度過難關,奇跡般地生存下來,保存了蘇區的革命火種,為日後成為中國革命強大的一翼①提供了條件。

    今天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會發問:油山遊擊隊在孤立無援的絕境中為什麽能夠生存發展不被消滅呢?

    下麵我們根據曆史史料,看一看項英、陳毅與油山“三老俵”的革命事跡片段,也許你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1934年12月,時任中共贛粵邊團特委書記的劉新潮(劉建華)從中央蘇區突圍到信豐油山上樂村一帶打遊擊。

    第二年春天,項英、陳毅也來到了油山。項英化名老周,陳毅化名老劉,同誌們平時都習慣叫他們老周、老劉。

    而項英、陳毅卻習慣稱遊擊隊戰士為”老俵”②,例如劉老俵(劉新潮)、李老俵(李緒龍)、朱老俵(朱讚珍)。

    當時由於國民黨軍隊的瘋狂“清剿”,戰士們被迫風餐露宿,晝伏夜行,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這時,極少數意誌不堅定的人便牢騷滿腹。他們說:

    “革命,革命,革到大家都沒命!”

    “革命,革命,革得大家鑽山洞!”

    聽了這些話,劉新潮真不知如何是好,既不能說服他們,又不能處分他們,他隻好及時向項英作了匯報。

    項英聽後覺得情況十分嚴重,他與陳毅商量後,認為有必要幫助大家認清形勢,消除悲觀失望的情緒,從而堅定革命信念。

    於是,項英要劉新潮叫遊擊隊員到一起來集合。

    1935年11月2日下午,幾十個遊擊隊員一起來到信豐油山潭塘坑一個小樹林裏。

    項英、陳毅和大家親切地圍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坦誠交心。

    項英首先懇切地說:“你們都是江西老俵,是老俵嘛就是親戚,一家人什麽話都可以說,請大家說說對當前形勢的看法。”

    開始大家還有點顧慮,都沉默著,隻聽到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和遠處近處泉水的叮咚聲。

    劉老俵忍不住首先發言:“形勢對我們的確很不利,連基本生活都……”

    話未說完,有個隊員便氣衝衝站了起來,把許久以來的委屈、痛苦、擔憂都說了出來。

    劉新潮以為自己失言,趕緊插話製止這個隊員,讓他別說下去,還偷眼看了一下項英和陳毅。。

    但陳毅卻不慌不忙地微笑著說:“劉老俵,你別插話。他說的都是大實話呀!這是個交心會,人人都是平等的,你要人家講實話,就要允許人家講錯話。我們提倡講實話,堅決反對講假話,尤其是在這個關鍵時刻。”

    陳毅的話剛落音,小樹林就像炸了鍋似的沸騰了,隊員們你一言我一語搶著發言,有的充滿樂觀,有的悲觀失望,有的幹脆提議散夥,等到形勢好轉後再來這裏集中。

    聽了大家的發言,項英嚴肅地說:“同誌們,現在我們的確處在最困難的時期,幾萬敵人把我們圍困在這裏,我們與上級與各根據地又失去了聯係,留在這裏堅持鬥爭,隨時都有被打死、餓死、病死的可能。“他繼續說:”同誌們,但是我們是革命者。既然是革命者,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為革命犧牲的準備。“”然而,同誌們,死並不可怕,人總是要死的,可怕的是我們的革命沒有勝利,沒有解放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人民,沒有實現我們每個人最初參加革命時的誓言。“”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最初講的誓言不算數,這還算是英雄好漢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