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76章 老俵,老俵①(1/2)

    九連山。

    在崎嶇的山道上,一位二十出頭的青年女子挑著一擔幹鬆柴朝山下走去。

    她身材不高,體形偏瘦,但是卻很有朝氣。那擔鬆柴在她肩上一閃一閃,她卻很輕鬆的樣子。

    她叫曾憲招,是九連山下謝新元的新婚妻子。

    九連山在大庚嶺的崇山峻嶺之中,屬廣東地界。九連山因山嶺逶迤不斷,故稱九連山。

    其實,曾憲招並不是九連山人。

    曾憲招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一戶貧困農民家裏。稍懂事就得上山砍柴賣錢。

    “那時的日子正如興國山歌所唱‘一早起來做到日落西,風吹雨打無人知。書又沒有讀,字就不會寫,拿起算盤,數也不會算’。 ”曾憲招曾經這樣回憶著。

    1929年冬的一天,15歲的曾憲招又一次挑柴去興國縣城賣時,突然發現縣城與往日大不相同。

    那裏不同呢?曾憲招仔細看去,發現大街上到處紅旗飄飄、鑼鼓齊鳴,還有慶賀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一個個頭戴紅星、身穿灰色服裝的軍人精神抖擻地從街上走過。窮人們在分糧食、貼標語、呼口號……

    再看那些有錢人則被戴著高帽遊街示眾,他們像霜打的茄子――蔫不拉幾。真是好爽人!

    好奇的曾憲招趕緊打聽,得知是紅軍解放了興國縣城。

    幾天後,長岡鄉也成立了蘇維埃人民政府。許多青年參了軍。

    耳聞目睹這一切的曾憲招深受鼓舞,她問紅軍哥,我能做什麽?紅軍就說,什麽都可以做,隻要是對革命有好處的事都可以做。

    曾憲招聽後,主動參加洗衣隊,為紅軍傷病員洗衣服。

    她還擔任兒童團長,帶領少年兒童站崗放哨查路條。 她每天幹得歡實著呐!

    1933年冬,十九歲的曾憲招調任鄉婦女委員部主任,主要負責慰問紅軍家屬,擴紅支前,幫助軍烈屬搞好生產。

    1934年秋,由於錯誤軍事路線影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9月上旬,中央決定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突圍轉移,要求蘇區有關部門和人員立即籌糧籌款支援前線。

    曾憲招為完成這一緊急任務,超負荷地日夜工作。但她從不喊累叫苦。

    1934年10月14日,興國縣城失守。敵人設立了“清鄉委員會”、 “鏟共委員會”等反動組織,強迫群眾“聯保”、 “聯坐”。

    敵人規定:“一人通匪,十家連坐;一家窩匪,十家同禍”。

    為不連累鄉親們,留在蘇區後又與組織失散的曾憲招,被迫孤身一人前往廣東與江西、福建交界的邊境,女扮男裝,以挑夫做掩護尋找黨組織。

    一次挑貨途中,曾憲招被“鏟共團”抓住。敵人發現她一介女流卻做挑夫,很可疑,立即對她施以酷刑。

    曾憲招堅不吐實。敵人見不能達到目的,沒有證據,便強行以50塊銀元把她賣給了廣東連平縣九連山區的謝新元為妻。

    1935年春,謝新元家突然來了13位不僅會唱《國際歌》,而且常常吟唱“我們大家來暴動,殺土豪分田地,建設蘇維埃,工人來專政”的歌。

    這是一首傳唱己久的蘇區《暴動歌》。這些會唱《暴動歌》的陌生人,村裏人說他們是失散的紅軍。

    正在為尋找黨組織未果而苦惱的曾憲招雖充滿激動,但卻不敢立即相認。因為那時敵人常常化裝成紅軍或遊擊隊傷兵,半夜敲群眾家門。

    這些敵人說: “我是失散的遊擊隊,弄點飯給吃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