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53章 深沉的回憶(1/3)

    1937年10月23日,項英在南京見到了中共代表團團長博古,激動得熱淚盈眶。

    12月7日,延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項英作《三年來堅持的遊擊戰爭》匯報:

    “在這三年的遊擊戰中,大部分的蘇區被占領,被截斷,使得我們不得不各自獨立作戰,陷於各個孤立奮鬥的狀態下,並且我們又是以最劣等武裝的遊擊隊來與挾有優良武器、數量超過我們30倍至50倍不等的正規軍作戰,可以說我們是在非常困難和最惡劣的條件下長期苦鬥著。可是我們終於克服了無數的艱險和困苦,終於最後獲得了它的結果。”

    13日,黨中央以決議形式對南方遊擊區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項英同誌及南方各遊擊區主要的領導同誌以及在遊擊區長期艱苦鬥爭之各同誌,他們的長期艱苦鬥爭精神與堅決為解放中國人民的意誌,是全黨的模範。政治局號召全黨同誌來學習這些同誌的模範。”

    1938年春,南方八省14個遊擊區(瓊崖遊擊隊除外)1萬多人陸續改編為新四軍。在北伐名將葉挺和老領導項英帶領下,新四軍深入日軍後方,繼續開展擅長的敵後遊擊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發展成為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

    在老領導陳毅和粟裕的領導下,曆經苦難的三野長期戰鬥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專打大戰、惡戰、猛戰。

    從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消滅的國民黨嫡係部隊數量位居各大野戰軍之首。

    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牽製了大量的國民黨軍,在戰略上配合了主力紅軍的行動,為土地革命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並為華中、華南地區人民進行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都保存了骨幹力量。

    這是英勇壯烈的浴血堅守。孤懸敵後,九死一生。

    瞿秋白、阮嘯仙、何叔衡、劉伯堅……黨和紅軍許多知名的領導人以及更多不為人知的紅軍戰士不幸犧牲。

    這是沉重的代價,也是卓越的貢獻。

    紅軍將士在絕境重圍中堅定革命信念、艱苦奮鬥、依靠人民、視死如歸,這種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悲壯的一頁。

    江西大餘縣,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爭紀念館如一塊棱角分明的白岩,被延綿的青山環抱,一幅曆史的長卷在此間無言地鋪展。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告別紅都瑞金。送行的鄉親和戰士依依惜別。留下來的同誌,相顧無言,百感交集。

    長征前夕,中央便在中央蘇區設立了新的黨政軍領導機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