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50章 痛苦與抉擇②(1/3)

    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國民黨軍除主力追擊外,其餘進剿軍按照“鐵桶計劃”繼續向中央蘇區腹地進攻。

    陳誠等指揮20多個師20餘萬人,以及保安團、鏟共團,加緊構築堡壘封鎖線,企圖徹底消滅紅軍,摧毀蘇區。

    20萬國民黨軍飛速突進,短短一個月內,分別於10月14日占領模範縣興國,10月26日占領寧都。11月10日攻陷首都瑞金。

    1934年11月底,項英考慮陳毅的主張,開展遊擊戰準備工作,製造彈藥,埋藏財物,疏散非戰鬥人員。

    11月23日會昌失陷後,蔣介石立即下達了長期清剿命令:斬草除根,掘地三尺,絕不容許此處的赤禍死灰複燃。

    於是,國民黨將中央蘇區分割成若幹個區域,全麵封鎖,全麵清剿。

    封鎖線形成一張大網。由熟悉當地情況的鏟共團、靖衛團、還鄉團等民團武裝為向導,一塊區域一塊區域重點圍剿,將紅軍殘部徹底割裂,也割斷了紅軍與老百姓的聯係。

    這個戰術極為老辣。之前,國民黨軍隻是控製城市,農村仍然是紅軍遊擊隊活動的地域。

    紅軍和遊擊隊本來就是由破產農民組成,在本土本鄉作戰,受到當地支持。因此,以前多次圍剿,盡管危險又艱苦,卻沒有徹底覆滅的危險。

    現在采用地毯式的分區清剿法,在各區域長期駐有重兵,紅軍就無法應付了。

    失去了四麵運動轉戰的空間,隻能以深山老林為據點,很快就元氣大傷,無力作戰。

    紅軍被團團包圍,分塊清洗。四處都遇到國民黨軍,幾乎每天都在血戰。

    由於各遊擊區交通聯係被切斷,電台呼叫不通。無法得到上級指示,無力形成整體,隻能一塊一塊地自生自滅。

    因此上一些部隊按照以往經驗正麵硬打,每戰均遭受慘重損失。

    戰爭是殘酷的。牛嶺戰鬥中,紅24師以五個團攻打粵軍一個團也遭遇慘敗,損失1000多人,師長周建屏中彈負傷。

    江西省委和省軍區被合圍,劉啟照、李錫凡等領導陣亡。代理省委書記曾山帶著幾百殘部奮力突圍才成功。

    閩贛省委和軍區部隊在轉移途中連續激戰,隻剩下約300人。

    固守四都山區的福建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軍區兩個獨立團,突圍後僅剩不到1000人。

    到12月底,最後一塊農村根據地也被攻占。

    至此,大規模抵抗結束。紅軍傷亡慘重,已經沒有辦法站住腳。

    麵對慘烈戰況,陳毅認為隻能將主力分散突圍,進入南山、北山、油山等深山密林去,到湖南、福建、廣東去,跳出層層封鎖。

    他說,此舉要快,遲了,肯定是死路一條。項英在殘酷的現實麵前,最終同意了陳毅的觀點,冒著違抗軍令的危險下達了突圍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