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49章 痛苦與抉擇①(1/2)

    福建武平大禾鄉上湖村,是閩贛交界處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

    此地位於武夷山脈餘脈,村子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雄奇高峻,鬱鬱蔥蔥,像一道綠色的圍屏。

    幾條山泉匯成的小溪,縱橫交錯,流水潺潺,然後匯集成一條較大的河流一一上湖河。

    上湖河穿村而過,四季不息,山環水繞,雲蒸霞蔚,看上去就像一幅浸染過的淡淡的水墨畫。

    這幅水墨畫空靈、高遠;清新、幽雅,讓人一見,便難以忘懷。

    由於這裏地勢偏遠,諸峰雄立,岩幽林深,風景奇秀;也由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血戰,史稱“上湖突圍”,所以便建了一座烈士陵園,以供後人瞻仰、愐懷。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主力紅軍8.6萬餘人實行戰略轉移,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為了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在當時蘇維埃臨時中央中心區域的閩贛交界處長汀、武平、瑞金、會昌等地,留下了一支5000多紅軍的隊伍。

    這支隊伍就是福建軍區的十九、二十團和軍區地方部隊、遊擊隊。

    為掩護主力紅軍轉移,他們偽裝成中央紅軍主力與敵人展開了麵對麵的搏殺。

    主力紅軍轉移後,這支留下來的部隊,從此又開始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它牽製和消滅了大量敵人,有力地策應了主力紅軍長征。

    這支紅軍隊伍的領導者是:福建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萬永誠、福建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必先,福建省軍區參謀長遊端軒、縱隊司令員吳楚雲等。

    這支紅軍隊伍在他們的領導和指揮下,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最後大部分血灑疆場。

    當時,留在中央蘇區的黨組織及紅軍部隊,麵臨著的是幾十萬敵軍分區“清剿”的嚴重局勢。

    敵軍一方麵圍追堵截轉移西進的主力紅軍,另一方麵繼續圍剿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部隊。

    在敵我力量極端懸殊,鬥爭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中央蘇區和閩粵贛邊區黨組織和紅軍部隊經受了極其嚴峻和殘酷的考驗,最終實現了從正規戰向遊擊戰的戰略轉變。

    1935年二、三月間,敵人發動了第二次所謂地毯式“清剿”,並叫嚷要對根據地“掘地三尺”“斬草除根”,決不讓蘇維埃政權“死灰複燃”。

    一時間情況非常緊急,敵人從四麵八方向這支部隊所在的根據地壓迫而來,眼看地盤越來越小。

    為此,省委召開緊急會議,將部隊和省級機關進行戰時編製。

    按照戰時編製要求,所有武裝力量編為三個遊擊支隊,並確定指揮員。

    其第一支隊由龍騰雲任隊長,第二支隊由羅化成任隊長,第三支隊由毛澤覃任隊長。三個支隊計劃向武平、永定、龍岩方向突圍。

    毛澤覃①率第三遊擊支隊部分隊伍轉戰江西瑞金、會昌田心等地,不斷打擊敵人。

    4月初,他們轉移到武平烏山一帶時被敵包圍,毛澤覃在突圍中負傷。

    4月26日在汀瑞邊界的黃鱔口又遭遇敵軍追擊包圍,隨後在彈盡糧絕下壯烈犧牲。

    與此同時,羅化成、吳必先也率領紅軍戰士突圍,在濯田園當南坑不幸被俘。

    吳必先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於這年的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義。

    羅化成、梁國斌等在押回長汀途中乘敵不備,逃脫虎口。

    之後,多股敵軍形成會合之勢,向黃泥塘一帶前進,從瑞金、會昌、武平、長汀等方向對紅軍完成包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