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500章 血戰湘江⑤(1/3)

    湘江戰役的主要作戰地點是興安、全州、灌陽3個縣,均屬廣西桂林地區。它們均在湘江的上遊。

    因為湖南簡稱湘,湘江以湘命名,許多人誤以為湘江戰役發生在湖南。

    敵軍不僅在廣西灌陽、興安以北至全州地域集結了桂軍5個師準備進行堵截,還有湘軍劉建緒率領的第一路“追剿軍“4個師、薛嶽率領的第二路“追剿軍“4個師又1個支隊。

    他們日夜兼程分別由黃沙河、東安及零陵地區急赴全州地區,沿湘江布防。

    周渾元率領的第三路“追剿軍“4個師占領道縣,尾追紅軍。

    李雲傑率領的第四路“追剿軍“2個師和第三路相配合,由桂陽向寧遠方向尾追。

    第五路“追剿軍“李韞珩部1個師協同粵軍、桂軍,由郴縣向江華、永明(今江永)開進。

    形勢對中央紅軍極為不利。為了調動敵人,尋機渡江,中央紅軍以一部兵力西進永明。

    國民黨第四集團軍(桂軍)副總司令白崇禧害怕中央紅軍奪取桂林,令其主力由全州、興安一線南下龍虎關、恭城一帶堵截。

    這樣造成了從興安到全州60公裏的湘江無人防守。

    中央軍委偵知後,立即於11月25日決定抓住這一線敵軍兵力比較空虛的有利戰機,搶渡湘江,突破國民黨軍隊的第四道封鎖線。

    11月25日,中共中央和紅軍總政治部發出“突破敵人之第四道封鎖線,並渡過湘江“的作戰命令。

    當天17時,朱德給各軍團領導人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董振堂、李卓然、周昆、黃甦、羅炳輝、蔡樹藩、李維漢、鄧發發出關於向全州、興安西北地域進軍的命令。

    於是,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向湘江前進。

    第一縱隊由紅一軍團主力組成(為右翼)。

    第二縱隊由紅一、紅五軍團各一部和軍委第一縱隊組成。

    第三縱隊由紅三軍團和軍委第二縱隊、紅五軍團一部組成(為左翼)。

    第四縱隊由紅八軍、紅九軍團組成(兩個新建軍團,夾在左右掩護兩翼)。

    紅五軍團擔任後衛,保護著居中的中央兩個縱隊。

    各部隊尤其是紅一、紅三軍團晝夜兼程向湘江急進。

    11月27日,中央紅軍主力進至廣西全州、灌陽。

    紅一軍團先頭部隊第二師順利渡過湘江,控製了興安界首到全州覺山鋪(也稱腳山鋪)的渡河點並架設浮橋。

    紅三軍團第四師也於28 日渡過湘江進至界首。

    此時的局勢對中央紅軍較為有利。

    但因為後續部隊未能及時趕到渡河點,敵第一路“追剿軍“4個師向紅二師發起進攻。

    11月29日,敵其他幾路“追剿軍“也向道縣、文市等地的中央紅軍後衛部隊進攻。

    此時,桂軍主力也分兩路北進,向湘江東岸和西岸的中央紅軍發起進攻,企圖將中央紅軍圍殲於湘江兩岸。

    中央紅軍廣大將士為掩護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渡過湘江,堅守渡河點,扼製敵軍進攻,在湘江兩岸同敵軍展開了異常激烈的血戰。

    阻擊戰的主要陣地為全州縣的覺山鋪、興安的光華鋪、灌陽縣的新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