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99章 血戰湘江④(1/2)

    11月25日17時,軍委正式下達了作戰命令。按照命令,紅軍主力——林彪紅一軍團、彭德懷紅三軍團分別擔負左右前鋒,突破敵重圍;董振堂紅五軍團擔負後衛,掩護中央縱隊從界首西渡湘江。

    11月27日晚,經紅一、三軍團浴血奮戰,從界首到屏山渡,硬是以血肉之軀,將蔣介石精心構築的湘江防線撕開一個30公裏寬的缺口,壘砌了兩道血火走廊,為中央縱隊渡江創造了條件。

    11月28日是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最佳時機。

    此時由於紅軍主力部隊的頑強阻擊,江上的浮橋已架設完畢,渡口四周除盤旋的敵機外,無大的嚴重敵情威脅。

    如果中央縱隊最遲在30日前渡過,整個中央紅軍的命運將是另外一種走向。

    但是,由於李德等“左”傾錯誤領導者把長征視為“大搬家”,想把根據地從江西搬到湘西。

    故動用了五千多民夫,把十幾個人才抬起來的山炮底盤、製造槍彈的機床、出版刊物的印刷機、造幣機、成包成捆的資料文件、整挑整挑的蘇區鈔票等等,整個蘇區社會的笨重輜重都挑在扁擔上走。

    當時任五軍團13師師長的陳伯鈞回憶:

    “……軍委縱隊更嚇人,約三萬人的龐大機關,還要部隊掩護。供給部、衛生部人很多,連一個石印機都要帶上。野戰醫院還以為就在附近蘇區打仗,所以連屎盆、尿盆都帶上了。”

    這樣,整個行軍隊伍綿延200裏,每天隻以20公裏的速度緩慢行進,4天才走了72公裏,致使部隊延誤了渡江的最有利時機。

    彭德懷怒斥:抬著棺材走路,怎能打仗!

    敵軍總司令何鍵也看得很清楚:“共匪的人數甚多,……行動甚緩。我們堵截的部隊一定可以如期趕到。”

    此刻,形勢異常危急險惡,生死存亡危在旦夕。

    果然,在蔣介石嚴令下,劉建緒的湘軍最先向守衛渡口的紅軍發起進攻,白崇禧的桂軍則返身殺回發起側擊,薛嶽的中央軍在後麵猛攻,企圖奪回渡口,攔腰截斷紅軍,阻止紅軍主力過江西進,欲置紅軍於死地而後快。

    對此,至12月1日前,林彪的一軍團和彭德懷的三軍團及紅五、八、九軍團,為中央縱隊和整個紅軍的命運,與敵在湘江兩岸展開了一場更為慘烈的前所未有的浴血殊死大戰。

    林彪的紅一軍團的1、2師擔負的覺山鋪阻擊戰,規模最大,是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場血戰。林彪的兩個師不足萬人,對決湘軍4個整編師、16個整團,加上天上有敵機助陣,地上有重炮掩護!

    此戰負傷的四團政委楊成武後來回憶:

    “敵人像被風暴摧折的高粱稈似的紛紛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衝上來,再打退一批,又一批衝上來,從遠距離射擊,到近距離射擊,從射擊到拚刺,煙塵滾滾,刀光閃閃,一片喊殺之聲撼山動地。我們的短兵火力雖然猛烈,可是不能完全壓倒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他們輪番衝鋒,不給我們空隙……。”

    這場阻擊戰,與湘軍鏖戰3天,傷亡慘重。軍團政委聶榮臻負傷,四團政委楊成武和五團團長鍾學高負傷,五團政委易蕩平等千餘人犧牲,兩個師共損失近4000人!

    彭德懷的紅三軍團的5師負責的左翼湘江東岸的新圩阻擊戰。

    此戰桂軍整團整營的像螞蟻黑壓壓一片,覆蓋了整個山坡,瘋狂向紅軍衝擊,前沿陣地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肉搏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