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64章 長征前的準備工作(1/2)

    1934年春,少共國際師的番號發生了變化,被改為紅一軍團紅15師,師長則為獨臂將軍彭紹輝③。

    此時,在博古李德等錯誤的指揮之下,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之中損失愈發慘重。

    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1934年10月初,被賦予掩護軍團主力轉移任務的少共國際師與國民黨的優勢兵力在石城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這就是著名的石城保衛戰。

    麵對擁有飛機大炮的國民黨軍隊,少共國際師與敵人展開了慘烈的搏殺。

    在這場戰鬥之中,1萬餘兵力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五千多紅小鬼血灑疆場。最終完成任務撤出時,少共國際師兵力隻剩下5000餘人。

    然而,即便包括少共國際師在內的紅軍隊伍浴血奮戰,表現極為英勇。但是,他們依然未能挽回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帶來的巨大損失。

    1934年10月,第5次反圍剿失敗,中央蘇區基本被國民黨軍占據。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央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8.6萬餘中央紅軍離開中央蘇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裏長征。

    長征出發前,少共國際師被補充了2000多名戰士,兵力有了稍稍恢複。然而,在長征之初,同樣因為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中央紅軍依然麵對著國民黨軍隊的層層包圍和圍剿。

    紅軍隊伍在踏上長征之路後損失依然十分慘重,尤其是突破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湘江防線時,中央紅軍損失過半。

    湘江戰役之後,中央紅軍隊伍由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損失用慘重都不足以形容,可以說,中央紅軍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節點。

    也正是在湘江戰役中,少共國際師被賦予了掩護中央主力紅軍渡過湘江的任務。

    當時,這支平均年齡不滿18歲的年輕部隊在湘江邊上,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

    他們在師長彭紹輝和政委肖華的率領之下,與敵人進行了無比艱苦而慘烈的戰鬥。

    在整整5天的時間內,麵對擁有絕對優勢的敵人,少共國際師始終牢牢的堅守陣地,最終完成了掩護中央主力渡過湘江的任務。

    然而,也正是在這場無比慘烈的湘江之戰中,少共國際師再次遭遇了巨大的損失。湘江戰役之後,少共國際師和中央紅軍其他多數部隊一樣損失過半。

    正是因為這樣無比慘烈的損失,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召開之後,中央紅軍進行了整編。

    而此時,隻剩下2700餘人的少共國際師被編入了紅一軍團。

    也至此,存在了一年零164天的少共國際師被取消。

    紅軍長征前全國紅軍總數量約30餘萬,經曆萬裏長征,最終勝利到達陝北後,紅軍三大方麵軍已經不足3萬。

    而這3萬人,還並非全部從根據地出發的紅軍指戰員,因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紅軍戰士來自長征路途中的擴紅。

    由此可見,紅軍長征的傷亡率之高,在中國紅軍史上卻是空前的。

    少共國際師由於普遍由紅小鬼組成,絕大多數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他們在體力、耐力等多方麵都不如成年人。

    因此,少共國際師傷亡尤其慘重。在存在的一年半的曆史之中,有超過1萬名少共國際師指戰員犧牲在異鄉的土地上。

    然而,這絲毫沒有影響幸存的少共國際師指戰員的戰鬥意誌。他們跟隨紅軍主力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勝利到達陝北。而這些紅小鬼們最終也成長為人民軍隊的骨幹。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於解放軍將領們進行了授銜,而在一千多名開國將帥之中,少共國際師走出的將軍高達24名,其中上將2名,中將3名,少將19名。

    當然,除了巔峰時期兵力高達1萬餘人的少共國際師之外,紅軍長征隊伍中還有一支隊伍也以紅小鬼著稱,他們就是孤軍長征最早到達陝北的紅25軍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