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17章 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2)

    紅星劇社在龍岩演出了三場後,即隨毛主席回到了瑞金城。華卓然帶著郝勇營一路保護著。

    偌是在平常時期,是不需要派部隊保護的,這裏全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但現在是戰爭時期,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現在的形勢已然相當嚴峻了。

    蔣介石的第五次大“圍剿”來勢凶猛,前所未有。他的部署是這樣的:

    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指揮第1、第2、第3路軍,計33個師又3個旅。

    其第1路軍4個師又2個旅位於吉水、新淦(今新幹)、永豐、樂安、宜黃地區。

    第2路軍6個師位於金溪、騰橋、崇仁地區。

    以陳誠任總指揮的第3路軍18個師又1個補充旅為此次圍剿的主力軍,集結於南城、南豐、臨川地區。

    北路軍的任務是:由北向南,構築碉堡封鎖線,實施對中央蘇區的主攻。以第3路軍在第1、第2路軍策應下,向廣昌方向推進,尋求紅軍主力決戰。

    由北路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的2個師扼守贛江西岸的吉安、泰和等地,配合西路軍維護贛江交通。

    總預備隊3個師位於撫州(今臨川)附近。

    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指揮11個師又1個旅,築碉扼守武平、安遠、贛縣、上猶地區,阻止紅軍向南機動,相機向筠門嶺、會昌推進,配合北路軍作戰。

    西路軍總司令何鍵所部9個師又3個旅,和浙贛閩邊守軍5個師又4個保安團分別圍剿湘贛、湘鄂贛和閩浙贛蘇區紅軍,並阻止紅一方麵軍向贛江以西和贛東北機動。

    第19路軍總指揮蔡廷鍇指揮6個師又2個旅,負責福建防務,並阻止紅軍向東機動。

    空軍5個隊配置於南昌、臨川、南城,支援作戰。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共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6月,臨時中央決定紅一方麵軍實行分離作戰,一部組成東方軍入閩作戰,另一部組成中央軍在贛江、撫河間活動,創造會攻撫州、南昌的條件。

    這種兩個拳頭打人的戰略,造成紅一方麵軍東方軍打得十分疲勞,而中央軍置於無用地位,使紅一方麵軍既不能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又失去了進行反“圍剿“準備的寶貴時間。

    9月25日,國民黨軍大舉進攻黎川,中央蘇區和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拉開戰幕。

    中央蘇區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範圍擴大到30多個縣;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都取得很大成績;主力紅軍擴大到約10萬人;地方部隊和群眾武裝亦有很大發展。

    但麵對國民黨軍采取堡壘主義新戰略和重兵進攻,也存在不少困難。

    而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人博古(秦邦憲)等卻認為,這次反圍剿戰爭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階級決戰。

    基於這種認識,所以在軍事戰略上,他們拒絕和排斥紅軍曆次反圍剿的正確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繼續實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指導,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企圖以陣地戰、正規戰在蘇區外製敵,保守蘇區每一寸土地。

    這時,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從上海到達中央蘇區,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指揮權。

    因而,在國民黨軍圍剿前夕,未及時有效地組織蘇區軍民進行反圍剿準備,而是命令由紅3軍團、紅19師為主組成的東方軍和由紅1軍團、紅14師為主組成的中央軍,繼續在閩西北地區和撫河與贛江之間地區對國民黨軍實行不停頓的進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