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新章節

807【拔為太子師】(1/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大同新朝的學術思想,實在是太混亂了,充斥著儒士對儒學的自我懷疑。

    這種現象,不是從明朝滅亡開始的,而是早在萬曆年間就出現了。

    如果再往前推,可以推到正德、嘉靖年間,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但王陽明的思想,很快就分裂為無數派別。到了明末,心學的名聲奇臭無比,反而需要用程朱理學,來批判淪為空談玄學的陽明心學。

    這曆時上百年的思想運動,歸根結底,是明代社會發展帶來的。

    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商人階層的崛起,市民階層的壯大,鄉鎮經濟的繁榮,傳統儒學很難處理新的社會關係。而明末的政治腐敗和民生凋敝,以及後來的滿清入關,隻是加劇了這種現象而已——可惜,這股思想運動,曆史上被滿清給掐死。儒學的自我更新,也就此中斷,直到鴉片戰爭才重新點燃。

    大同新朝,立國之初,儒生們依舊在反思。

    一些人比較保守,認為應該複古,重拾秦漢的儒家經典,追尋儒家先賢的最初本義。這種人,可統稱為“複古派”。

    一些人相對保守,認為應該改良,將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結合,並融入歐洲傳來的泰西學問。這種人,可統稱為“實學派”。

    一些人比較激進,懷疑儒家經典,懷疑孔孟聖賢,認為聖人和經典不一定正確。也別想著什麽複古,別想在經典裏添加私貨,既然聖人和經典有錯,我們直接去改對了就是。這種人,數量極少,可統稱為“狂儒”。

    一場關於女子是否科舉做官的辯論,以南京為中心,借助郵遞係統的便利,迅速朝著周邊省份傳播。什麽複古派,什麽實學派,全都被炸出來了。

    女權爭論,已經成了導火索,越來越多的純學術文章開始發表。

    大家討論的焦點,是儒學今後到底該怎麽發展!

    “陛下,這篇文章最為激進,是杭州大學教授陳確,用真名發表在《南京工商報》上的,”李香君說道,“此文刊載之後,立即成為眾矢之的,其他互相爭論的學者,不約而同對其進行批駁。不過,許多新興學派,也擱置爭議站在陳確那邊。”

    這等於是,陳確隻用一篇文章,就讓本來大混戰的局麵,變成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

    趙瀚頗為詫異,連忙拿起來閱讀。

    讀著讀著,趙瀚拍案讚歎:“酷吏以法殘民,豎儒以理殺人。這句寫得漂亮,此君竟然……”

    後麵的不方便說,因為不屬於這個時空。

    這兩句話,非常類似戴震的名言,而戴震生活在清朝中期。

    陳確的這篇文章,寫得比戴震更為激進和全麵。他說隨著程朱理學深入人心,現在人人都講理,就連愚夫愚婦吵架,都說自己占著“理”。長輩用理來斥責晚輩,尊者用理來斥責卑者,就算無理也變成了有理,晚輩和卑者據理力爭也變成了忤逆。

    權位高的人,嘴皮子利索的人,就顯得很有理。權位低的人,不善長口舌的人,就似乎沒有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