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的蛇杖

4.屍體(1/3)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城市,屍體不算少見。

    最醒目的莫過於熱鬧街道交匯處設置的刑場,犯了大事兒的人會在這裏被當眾吊死,以起到警示和彰顯權威的作用。

    但這都是官方單方麵的態度,市井的公開刑場最後往往都會變成民眾狂歡的聚集地。他們一邊喝著酒,一邊隨著絞繩下那人的自由落體而起哄喝彩。

    而對外科醫生而言,絞死的屍體沒有太多的傷口,結構也夠完整,是解剖的優質資源。

    但缺點還是有的。

    一是受刑的大多為成年男性,缺乏多樣性,二是價格太過昂貴,一具屍體往往能抵上一位工人好幾個月的薪水。即使像醫院這樣的大機構,也很難做到長期不間斷的供應。

    自從奧地利緊隨英法德的腳步頒布了相關的《解剖法案》後,刑場上的屍體便被擋在了醫生們的解剖室外。沒人再會為了賣錢,而把一個偷了麵包的家夥定罪成絞刑了。

    劊子手走下曆史舞台,掘墓人成了外科醫生的“好夥伴”。

    在遠離主城區的地方,那些幽暗的小巷裏,飽受饑寒和疾病的人們會默默死去。隻要耐心去發現,總能在貧民窟裏找到一兩具。

    掘墓人經常會靠著一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把明麵上“無人認領”的屍體轉手倒賣給醫院,賺裏麵的差價。

    這裏男女老少都有,種類繁多且成本支出非常低廉,隻是在質量方麵難以保證。貧民生存環境差,往往患有嚴重的肺炎、惡性腹瀉、寄生蟲病和大麵積的爛瘡,死後這些因素會加速屍體的腐爛速度。

    就算是第一時間到手的新鮮屍體,它們也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比如長期營養不良造成的重度肌肉萎縮,骨質嚴重疏鬆,有時候連嘴裏的牙齒都留不下幾顆。

    但即便如此,Vienna的屍體市場依然活躍。

    伊格納茨對醫學滿懷熱情,為了增進技藝他甚至可以放棄一切家財。隻是男爵的身份讓他對掘墓人望而生畏,而且窮人的屍體難以符合他的要求,實在上不了解剖台。

    現在擺在他麵前的是一道填空題,答案就是警局。

    警局裏的法醫是他的老友,以前刑場屍體不夠分的時候,伊格納茨也能從他手裏拿到一些東西。當時不違法,但灰色地帶的事情終究不太光彩,所以隨著自己技術日趨精湛,伊格納茨已經好些年沒光顧那兒了。

    可惜年代變了,外科技術也急需創新,他現在必須去那裏碰碰運氣。

    像伊格納茨這樣的外科名家,即使沒有男爵頭銜傍身,光靠這張臉和行頭就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警局上下就有他的不少粉絲,常去劇院捧場,進出這裏就和回家一樣方便。

    當然,明星一樣耀眼的伊格納茨很少和粉絲走動,真正能稱得上老朋友隻有一位,穆齊爾。

    穆齊爾和他是Vienna大學醫學院同期畢業的老同學,由於受不了病人在自己麵前一個個死去,他最終選擇了為死人說話的行當。遠離病人反而進一步磨練了他的解剖技術,甚至磨練出了一種對屍體的別樣情感。

    “你來的可真是時候,來來來,快看看這位美人兒......”

    伊格納茨剛進門,還沒來得及說明來意就被他拉去了解剖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