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左胖子

550 苛刻的養殖技術(2/2)

    養殖全程選用的餌料都必須是海水魚配合飼料,養殖戶需要每天投喂兩次。

    投餌前還需要先發一固定信號,讓魚群形成條件反射,使它們習慣結群索食,餌料從少到多投喂,從水中可聽到大黃魚“咕咕”的叫聲,當聲音從小到大時,證明魚已進入食場並達旺食,魚吃飽後聲音逐漸消失。

    日投餌率前期為魚體重的7~8%,中後期為魚體重的3~5%。

    投餌要嚴格按“四定”原則進行,並根據殘餌的情況,結合天氣、水溫、水質以及魚的活動情況適當調整投餌量。

    養殖戶為了增加大黃魚的成活率,還需要定期在餌料中添加水產多維、黃芪多糖、三黃粉等藥物,預防病害發生。

    並且,養殖大黃魚吃的魚餌並不便宜,它所食用的餌料應全部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的有關規定。使用的藥物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有關規定。

    水質也直接影響大黃魚的正常生長,調節好水質才能促進大黃魚正常生長,有效防止疾病發生,提高養殖產量,達到養殖增產、增收的目的。

    養活大黃魚的水質要求鮮活,不需太肥。

    魚種放養初期,水位約70~80厘米,以後每隔2天向池內加注新鮮淡水5~10厘米,直至達到最高水位後才開始換水。

    早春、晚秋水位相對低些,有利於提高水溫。

    夏、冬兩季要盡可能提高水位。

    最重要的是,需要日常每隔2天換一次水,換水量為全池的1/4~1/3,一般人連換水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

    當水溫低於13℃時,基本不要換水。

    當水溫高於28℃時,需要每天換水,換水量在1/3左右,在夏季高溫季節掌握下午排水,晚上進水,這樣才能有流水刺激,提高大黃魚的食欲,塑造大黃魚體形體色。

    這種種困難,都始終導致著大黃魚的價格高居不下。

    至於野生大黃魚?

    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了。

    大黃魚曾是我國海洋重要經濟魚種,曆史上一度與小黃魚、帶魚墨魚一起被列為四大海洋漁業之一。

    1974年大黃魚的產量曾高達20多萬噸,但由於20世紀50年代敲船漁業發展、60~70年代捕撈未產卵親魚,過度利用越冬場和捕撈幼魚等原因,使大黃魚資源急速衰退,2000年東海產量僅為9035噸,而官井洋、貓頭洋和大目洋等均不能形成漁汛。

    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大黃魚的經濟價值實在是太高了。

    大黃魚的肉質鮮嫩,富含蛋白質,是鮮食佳品,不僅鮮銷,製罐及加工成“瓜養鯗”“黃魚鯗”,而且還可綜合利用。

    大黃魚的魚鰾可以幹製成各種名貴食品,如“魚肚”,又可製成黃魚膠,為工業用高級膠合劑的原料。

    並且大黃魚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一些中、西成藥的原料。

    大黃魚的魚鰾能製成中藥,對治療鼻竇炎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