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左胖子

550 苛刻的養殖技術(1/2)

    並且,大黃魚為暖濕性近岸洄遊性魚類,常棲息於水深60米以內的中下層,極為難捕撈。

    但是與藍鰭金槍魚相比,大黃魚還是差遠了。

    最重要的是,大黃魚目前,已經實現了人工養殖。

    雖然養殖的條件十分苛刻。

    養殖池要東西走向的長方形池,麵積6畝以上,可保持水深2.5米以上,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傾斜一定的坡度,底質要是沙泥質。

    養殖地點既要交通方便,又要周圍環境較安靜,淡水資源豐富,進排水方便。

    一般一座大黃魚的養殖池至少需要配置2台1.5千瓦水車式增氧機,1台1.5千瓦射流式增氧機。

    並且養殖池周邊產地環境需要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標準》的有關規定,養殖用水水質要符合《漁業水質標準》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等有關規定。

    但再苛刻的條件,人類都有辦法能夠實現。

    不過,伴隨著這些年,大黃魚養殖技術的成功,大黃魚的價格卻沒有下跌多少。

    不管是養殖的那些苗種經過淡化後處理的大黃魚,還是真正的海水大黃魚的價格,都是極為高昂的。

    事實上,養殖大黃魚的難度,比一般人想象中的難度還要大。

    據說,大黃魚在飼養之前的步驟極為繁雜,首先要清塘消毒。

    在魚種放養前,要將整個池子放幹池水,讓池底被太陽曝曬一段時間,清除過多的淤泥。

    放養大黃魚魚苗前15天要用生石灰徹底消毒,采用帶水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漿全池潑灑。

    也可用茶子餅、漂白粉等藥物進行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使用的藥物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的有關規定。

    大黃魚苗種的食性馴化在養殖大黃魚中更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進行餌料馴化,首選餌料為新鮮低值魚及沿海小魚蝦自行加工成的魚糜,與鰻魚飼料混合做成配合飼料進行投喂,然後逐漸增加全人工配合餌料、減少魚糜量,直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在餌料馴化階段需要工人定點、定時地投放飼料,還需要投餌信號訓練,即在投餌前發一固定信號,讓魚群形成條件反射,使它們習慣結群索食。

    如果連續半個月都沒馴化成功,那這些大黃魚基本上就要都餓死了。

    大黃魚的淡化處理也不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會死去很多魚苗。

    淡化處理即向育苗池內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池水比重,使苗種適應在淡水中生長。

    淡化時鹽度的梯度變化對大黃魚成活率的影響至關重大,梯度越大,淡化時間越段,大黃魚魚苗的成活率越低。

    一般需要經過7~10天的淡化,當池水的鹽度達到2‰以下,才可將苗種放入池塘養成,這個過程不可謂不勞心費神。

    而且到這,還沒有結束。

    放養的苗種在無病無傷、無畸形且活動能力強的情況下,放養密度還需應根據池塘條件和技術水平而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