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2/2)

    “那就多謝老大人了。”楊翯也不客氣,拱手謝道。

    寒噓了幾句,楊翯直奔主題:“老大人,學生聽聞有些編撰和修注正在私下串聯,欲行不軌之事,不知老大人有沒有聽說?”

    賈政是國史館令史書辦這等小吏們的頂頭上司,他要是睜隻眼閉隻眼,這等小吏還能發些財;他要嚴明清廉起來,這些小吏連口湯水都喝不上。所以這些小吏們寧可得罪總裁官,也不敢得罪他老人家。而這些小吏遍布各房,消息最靈通不過,總會有人到賈老爺跟前邀好賣弄一番。

    所以賈政對楊翯所問的事情是知道些的。無非就是歐陽毅因為反對大行新法,被貶到洛陽守太清宮去了。他的徒子徒孫們不甘心,串聯起來準備去東華門叩闕上書。

    “這些混賬子,好好的正事不做,非得去惹是非。”賈政忿忿道,那些人鬧了事,他這個國史館“庶務總管”肯定是要吃掛落的。隻是他的性子一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要不落到自己頭上,極少去主動攬事。

    “大人,這事要是鬧將出來,對幾位老大人的前途和名聲怕是有影響。”楊翯自然不希望這些人鬧事,反對新法,就是反對他老子。

    “此事我也知道,不瞞三郎,我也找人遞過話,叫他們安分些。也找了些人私下談過,可惜,都不買我這份麵子。”

    國史館的小吏們怕賈大人,那些位居編撰官、檢校官的儒生名士們對這位混入清流隊伍的皇親國戚,可沒有多少敬重。

    楊翯聽劉玄說起過這一位的性子和過往,能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勇於任事了。

    “老大人,《周史》應該這兩年正式定稿了,現在要將進入最後的校對階段。前周時逢幾次戰亂,京師館檔裏的文卷流失了不少,反倒中都、西都、南都以及廣州、星瞻州德光城存留了不少珍貴文檔。需要派人手過去抄錄,以便拿回來對照校堪。此事甚急,需要老大人早日安排。”

    賈政一聽就明白楊翯的意思。你們這些人不是沒事幹,隻想著生是非嘛?我就安排你們去各地抄錄文檔,聽話的就去南都、中都,頂多去趟西都長安,要是不聽話,直接安排你去番禺,再冥頑不靈,直接讓你去德光城,能不能完成任務活著回來,就看你的身體和命了。

    這可是關及《周史》最後校對的大事,誰敢耽誤?

    “好,請周閣老發個條文下來,我即當遵辦。”賈政點點頭說道。

    楊翯料到賈政會這麽說。於私於公他都不願意國史館的這幫人去東華門鬧事,但是要他主動出擊是不可能的,隻要兼署著《周史》總裁官的周天霞下個條文下來,他絕對給你辦得妥妥的。

    過了幾日,原本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史館串聯一事消停,大部分人還是不願意去星瞻州,連兩廣那個地方都不願意去,自然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總有那麽些人是不死心的。第六日,有國史館編撰官張文輝、國子監助教郭學禮等十一人到東華門前叩闕上書,怒斥新法十三條大弊,哭訴如是不納諫言,國將不國雲雲。

    聖上直接叫殿前司將這十一人扭送五城兵馬司。你們既不是進士,又不是庶吉士,哪有那麽多客氣可講。

    第二天,國史館侍講賈政上了份奏章,說國史館安排編撰官張文輝等人去番禺抄錄曆史文檔,卻不料幾人不務正業,驚擾了聖上,他身為國史館侍講,特來請罪。

    隆慶帝借著這份奏章發飆,下詔訓斥張文輝等人,將他們斥退出國史館、國子監等衙門。

    賈政卻是跟義理派結下了冤仇,不過也無所謂,那邊看不上這位裙帶關係爬上去的毗陵侯,自有人來結好。賈大老爺繼續做他的清貴官,不亦樂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