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一百八十七章 禦前對答話國事(三)(2/2)

    “錢勢?”隆慶帝和杜雲霖眼睛一亮,若有所思,楊慎一眼睛卻有些閃爍,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臣下問過,軍器監造一枝神機營用的迅雷銃,合銀六十五兩,抵得上普通百姓合家兩三年的支出了。神機營一營的耗費,是新三營其它兩營,健勇營、銳衛營合起來的四五倍。為什麽這麽貴?就是因為產量稀少。臣以我朝海上南北皆行的閘船為例。據文檔記載,最初閘船唯獨京畿一處船廠可造,造價合銀兩萬二千兩,巨浩啊。後來海商覺得此船非常好用,又得前周放開禁製,於是關東、嶺東、浙東、閩海、兩廣船廠皆可造,諸海皆是,到如今造價不過六七千兩。”

    “火銃也是可以如此,產量一旦翻倍,造價會迅速下降,會降到二三十兩一枝。但二三十兩一枝真的很便宜嗎?普通人家一年的支出,誰沒事買那玩意做甚?就算巨賈之家買來守家護院,買上五六十枝,隻怕也是心疼得半死。要知道,火銃不是刀槍,買來就可以用許久。它需要保養,需要操練,打一發,藥子彈丸都是錢啊。且火銃豈是那麽容易打造的?就算有工匠敢冒殺頭之罪私下打造,兩三個工匠,一月才能打出一枝。”

    聽到這裏,隆慶帝微微點頭,已經隱約知道劉玄話裏的意思。

    “聖上,臣下打過海戰,又跟倭賊接戰過一回,思前想後,覺得這火器相戰,無非不過以多打少,以強打弱。倭賊有五六十枝火銃,打得何老軍門及其屬下幾無還手之力。臣下隻是推出十門火炮,一輪就將其打得灰飛煙滅。此乃以強打弱。又或臣聚集五百枝,不,隻需三百枝火銃,與倭賊對射,隻需兩三輪就能將其打崩。此乃以多打少。”

    聽到這裏,薑本慶揚聲讚歎道:“聖上,劉四郎此言甚對,道盡火器之戰的精要。”

    劉玄謝過老將軍誇獎,又繼續說道。

    “聖上,所以臣說的以強打弱,以多打少,就是誰錢多勢雄,誰就占上風!錢多,望字懂義,什麽是勢雄?就是大勢。造火器需要鋼鐵,需要工匠,需要火藥彈丸。而火藥需要製硝,需要提煉硫磺,需要煉製木炭,彈丸又需要采鉛冶煉。這些人和物誰最多?朝廷的官廠裏最多!那就是天下大勢盡在陛下,盡在朝廷。佛郎機人運來五百枝火銃,已經是千辛萬苦,我國朝發全力,一月可造數千枝,一年就是數萬枝。光是五千對五百,已經是勝麵巨大了。”

    “聖上,臣所言的解火器禁,不是說放任火器私流民間。我朝法度,火器可備案後少量采辦。不少權貴世家,買了兩三枝火銃,出了京師後,出行時一路鳴放,以示儀仗威風。臣在西山見識過神機營的聲勢後,也找人買過一枝,不過在侍衛司做了備案。”

    “臣所說的卻是將火器普及到各軍中。聖上,臣建議各省可如浙東團練軍,設一新軍,三五千人即可,專配火銃火炮,演習火器戰法。以一總兵統領,兼領本省兵馬副使。正使領各州軍,副使領新軍。遇到外敵內賊,可以為先鋒。聖上,火器之軍的威勢厲害,以及編練新軍、普及各省軍等細則,臣全寫在手本裏,還請禦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