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2/5)

    “哦?願聞其詳!”方孔炤這才徹底表情凝重起來。

    沈樹人把事情分情況討論、分到那麽細,逐條逐次剖析,怎麽看都是非常有把握。若非洞若觀火之輩,絕不敢這麽說話。

    沈樹人深入侃侃而談:“自古以來,流賊不能成事,是因為不能打麽?當然不是!流賊在軍事上隻要經過磨礪,戰技戰術比曆朝曆代的官軍都絕無不如,士氣還猶有勝之,畢竟王朝末年,官軍往往士氣低落。

    可自秦以來,千又八百年,從無流賊能長遠穩固建立朝代,究竟為何?就是因為流賊不知運籌正統。自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的時候固然痛快,可也留下了一個弊端:

    王侯無種,他也一樣無種。所以陳勝起兵得楚地後,放出部將武臣攻趙地,武臣得趙而自立趙王,武臣又派出部將韓廣攻燕地,韓廣得燕地而自封燕王。

    陳勝又派周巿略魏地,周巿雖未自稱魏王,卻也未必是他不想,隻是他看了武臣、韓廣的教訓後,終於明白‘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是一柄雙刃劍,讓你反人更容易的同時,也讓你的手下反你更容易。他這才改弦更張,回去擁立魏王後裔魏咎為王。

    陳勝最後之死,是軍事上被章邯擊敗麽?未必!假設武臣、韓廣、周巿之兵依然聽命於陳勝,章邯又能有幾成把握擊潰團結一心的義軍聯軍?

    範增以此勸項梁,劉邦以此尊義帝,太祖以此尊小明王,皆重正統,才得從貧寒起兵而得天下、與群盜劃清界限。

    西漢末年,再有綠林、赤眉起事,各路軍閥便學了陳勝的教訓,從此不敢再喊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隻敢找一個姓劉的立為傀儡,以求正統,讓自己的部下不敢反自己。

    此後千年,但凡以常道起兵的流賊,隻要不記住陳勝的教訓、不尋正統的,最後全都因內亂覆滅,無一例外。唐末黃巢,與秦末陳勝何其相似?

    黃巢在軍事上走的更遠,都攻下長安了,可是他不在乎正統,最後是被手下朱溫叛變投唐,朱溫手握正統又有戰力,將其撲滅。

    如今之勢,流賊人人都不重視正統,而羅汝才之輩,縱有曹操之狡猾,卻無曹操之出生,些許蠅營狗苟,也建設不起正統,所以不足為懼。

    李自成、張獻忠則不然,他們雖然也沒有正統,也出身寒微,卻另辟蹊徑,走的是曆史上另一類流賊的路數,故而我以為,不論軍事、單論籠絡人心,李、張更為可怕!”

    方孔炤聽到這兒,徹底被震住了。

    這個沈樹人,讀書的眼光,到底與眾不同,竟能如此廣度地分析問題。

    事實上,如果有些後世的網文秦粉看到這段話,估計也得大跌眼鏡——後世多少地攤文瘋狂炒作陰謀論,說什麽陳勝吳廣是六國貴族複辟、是六國遺老遺少不滿秦、不是因為秦的暴政……

    扯淡!

    六國貴族根本就是陳勝吳廣第一波出了血的教訓,發現“王侯無種”之後自己也會“無種”,會出現武臣、韓廣這樣的叛徒。然後到周巿開始,才因為懼怕自己的屬下反自己,不得不把六國後人請出來的。

    而到了20世紀,因為現代曆史教科書要強調“本無種”的進步意義,斷章取義把武臣韓廣的戲份砍了,才給了六國陰謀論宣傳的土壤。

    沈樹人是深諳政治哲學理論的,他回到明朝之後,之所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竊”而不是直接推翻大明,想的也是這一層——

    如果武力夠強就可以吊絲上位成功的話,他可以上位別人也可以反他啊。自己死了之後呢?二世而亡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