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1/4)

    方孔炤聽沈樹人說他有把握請動劉國能,一時也頗為詫異。

    在方孔炤印象裏,劉國能這人跟張獻忠有舊仇不假,但歸順作為官軍之後,也不太受重用,他也怕被調來調去當棋子消耗,在作戰方麵一直比較獨斷專行。

    換句話說,劉國能殺賊是肯出力的,但不太聽具體戰術指揮,比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自主殺賊。

    當初招撫他的是熊文燦,熊文燦活著時,劉國能勉強還能被調動。後來熊文燦被皇帝問罪斬了,劉國能就愈發敏感起來,經常提心吊膽反應過激。

    方孔炤便斟酌著勸說:“賢侄,你碩嶧毓斯Υ�愀�劉國能有舊,能勸他助戰,到底有幾分把握?這種流賊反正的將領,可不能深信呐。

    至於你提醒楊閣老的事兒,我倒是可以幫你委婉轉達,你畢竟人微言輕,也不了解江陵、荊門這邊的防務,由你說的話,楊閣老未必會重視——你不會覺得老夫這是在貪功吧?”

    沈樹人想都沒想:“不過幾句提醒,談得上什麽功勞?一切以大局為重。至於勸說劉國能助戰的辦法,一言難盡……下官這就修書一封,一會兒請撫台過目便是。”

    方孔炤也不拿上官的架子,立刻請沈樹人去隔壁書房,自有筆墨紙硯伺候。時間緊迫,方孔炤還很照顧晚輩地親自拿起墨塊又磨了幾下。

    沈樹人提起筆來就寫,方孔炤就在旁邊看著。

    信的內容,無非是從去年殿試後崇禎召對前六十名二甲進士簡單說起。沈樹人提到自己當時就建議崇禎“要賞賜重用其他當初被熊文燦招撫、而張獻忠複反後能堅持不被張獻忠裹挾的降將”。

    還提到他希望幫熊文燦減輕刑罰、但皇帝最後沒聽,隻是幫熊文燦抹掉了一部分罪名。

    有些話直接寫劉國能未必肯信,但沈樹人作為當事人,肯定知道很多內幕細節。他還可以把時間線對上,比如殿試後問對是那年的三月幾號、皇帝下詔處決熊文燦、獎勵劉國能又是什麽時候。大量細節內幕一些,也不由劉國能不信了。

    臨了,沈樹人還不忘加一句“當初就是為了保住陛下麵子,所以陛下才明麵上貶我為二甲最後一名,但風頭過了之後還是用了我的建議,此信請閱後即焚”。

    沈樹人敢加這些話,已經是建立在他知道劉國能是個忠義之士,曆史上最後跟李自成死戰到底不降、兵敗後連著他十一歲的兒子一起,全家被李自成殺了。

    如果劉國能不夠忠義,沈樹人都怕他趁機拿自己把柄——雖然這種把柄也不是非常嚴重,哪怕傳到崇禎耳朵裏,隻要沒有公然宣揚於眾,別導致皇帝公開麵子掛不住,崇禎也是不會亂處罰人的。

    崇禎這人雖然亂懲罰大臣,但也是有底線的,他要的是公開的麵子,不怕別人私下詆毀。因為到了大明最後幾年,私下詆毀皇帝的人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能把公開詆毀的管了、抓大放小,就已經很不錯了。

    寫信的時候,一想到曆史上劉國能全家的命運,沈樹人又補充了一條,說是兩年前、楊閣老就擔心其他被熊文燦招撫的降將不穩,想讓他們的子嗣去南京國子監讀書,扣為人質。

    但當時考慮到劉國能之子才九歲,根本沒到入監的年紀,這才作罷,後來就扣了鄭成功——如今,沈樹人把這些也修飾一下後寫進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