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明魏忠賢

第一零二三章 山外有山(1/3)

    崇禎四年三月開始的春闈,到了五月的時候,就全部塵埃落定了。

    不光是那些科場失意的落第者們,已經離開了京師,就是那些科場得意的新科進士們,也到了吏部授官然後奔赴各方任職的時候了。

    崇禎四年春闈裏的頭三名,即高中一甲的那三個人,也就是狀元左懋第、榜眼楊廷麟、探花宋時烈,仍然按照大明朝的舊例,進入了翰林院任職。

    其中,狀元左懋第直接擔任了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榜眼楊廷麟和探花宋時烈,則擔任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除了一甲進士及第的這三個人鐵定要進入翰林院之外,二甲的一百多人可以通過朝廷舉辦的考試,進入翰林院擔任翰林院檢討或者翰林院的庶吉士。

    但是能夠進入翰林院的終究還是少數人,即便是二甲裏的新科進士們參加了朝廷舉辦的考試,最終如願進入的隻不過二三十個人而已。

    說起來,翰林院並沒有什麽實權。

    明初的翰林院負責前朝曆史的編撰與修訂,元朝的曆史編修完成之後,翰林院最大的作用,就剩下三個了。

    其一,是負責編修本朝的國史,尤其是前一任的實錄和現一任皇帝的起居注。

    這個功能,是翰林院的第一職能,不過說白了,主要是起著一個檔案館或者說國史館的作用。

    除了能夠與皇帝保持著非常直接和緊密的聯係之外,並沒有其他什麽權力可言。

    其二,就是負責起草朝廷重要的政令與皇帝的詔書。

    不過,到了崇禎朝,翰林院的這個重要作用,如今已經被嚴重地削弱了。

    除非崇禎皇帝有特旨,比如說起草類似正旦大朝會上的那種麵向全天下正式公開發布的詔書、敕書,才需要翰林院這個熟悉前朝和本朝曆史的部門出手。

    而其他的大多數時候,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都是選擇以上諭的形式,直接將自己的軍令、政令發往天下各地。

    一開始,內閣、六部以及翰林院等負有起草聖旨、詔書、敕令的衙門口,都還不太習慣。

    但是幾年的時間過去之後,眼下不管是內閣、六部,還是翰林院,都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

    除了一些影響重大的朝廷政令之外,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再敢跟崇禎皇帝爭奪聖旨的起草權和發布權了。

    當然,除了上麵的那兩個職能之外,翰林院還有第三個職能,那就是陪皇帝讀書學習,亦即翰林侍讀、翰林侍講的職能。

    說到底,大明朝的翰林院就三個功能,首先是編撰史書,其次是起草詔書,然後是陪皇帝讀書。

    在這三個功能之中,可以說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權力。

    特別是在當今這位崇禎皇帝繼位之後,翰林院僅有的這三個功能,如今也隻剩下了編撰史書這一個了。

    起草詔書的事情,就不用提了,崇禎皇帝很少再讓翰林院起草聖旨或者上諭。

    就是有些時候,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別人幫助記錄、連綴成文,或者是幫助斟酌潤色,這樣的工作,也是直接由當值的中書舍人們來做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