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明魏忠賢

第十五章 財政危機(1/3)

    很多人懷疑,皇帝怎麽可能會缺錢。但實際上,明朝的皇帝普遍都缺錢,尤其是到了萬曆三大征之後,張居正當首輔時期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財富,也都被花得差不多了,於是明朝皇帝的財政危機開始了。

    到了天啟末年,整個大明朝天災人禍不斷,這種財政危機也就愈演愈烈,不少軍隊都拖欠餉銀,甚至有的時候,官員的俸祿都不能按時發放。

    明末很多大臣想當然地以為皇帝不會沒有錢,因此每逢戶部掌管的國庫裏沒錢的時候,大臣們就會上書,請發內帑。

    而所謂內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錢。

    可惜的是,皇帝也有真沒錢的時候。

    特別是曆史上的崇禎皇帝,到了北京城破的前夕,實在是沒有錢犒賞守城的軍隊,他隻好求著在京的勳貴大臣們,捐錢湊銀子,犒賞軍隊,鼓舞士氣。

    如果他還有內帑,還有銀子,作為一個皇帝,到了要亡國的時候,他不拿出來做最後一搏,難道還要留給敵人嗎?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其財政上的破產。

    孫承宗說完他的想法以後,看皇帝始終不言不語,並且陷入了沉思,心裏有點忐忑,想了想又說道:“陛下,臣之六策可不必同時實行,可擇其易行者先行之。”

    孫承宗的話讓朱大明從沉思中醒來,朱大明想到財政的艱難,也不免歎了口氣,說道:“孫愛卿所言六策,讓朕豁然開朗,不愧是老成謀國之言,若能行之,流賊、建虜不足慮也。

    “然而如今最大的問題卻是財計不足,國用匱乏。愛卿可知,萬曆四十七年,徐光啟曾上書皇祖父,請旨到通州編練新軍,但最後卻不了了之,原因當然有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就在於軍餉、器械不繼。如今愛卿所說六策,無一策不需要錢糧啊!”

    說到這裏,朱大明不由得想起了他在靜養時了解的情況。

    當時他興致衝衝地帶著王承恩等人去看內承運庫,也就是存放皇帝私房錢的地方,是皇宮大內最核心的地方之一。

    去之前他以為皇帝富有四海,應該金銀珠寶堆滿寶庫才對,但是去了之後才發現,他這個皇帝還不如大明有的土財主,甚至可能都不如朝中的一些大臣和內廷中的大太監有錢。

    滿打滿算,內承運庫才二百二十六兩現銀,其他還有一部分金錠,剩下的都是字畫、玉器、銅器等隻能看不能用的所謂寶物。

    得知這些,朱大明大失所望,對曆史上的崇禎更加同情,而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不再那麽樂觀了。

    也就是在當時,朱大明暗暗下定決心,要盡快搞到銀子,足夠多的銀子,隻有這樣才能避免曆史上崇禎皇帝的悲慘命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