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朱公子敬

第566章 博望垂英名(1/3)

    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博望寶殿。

    傳布使主陶抗正在講解鑿空大帝鄭丁寡的前世仙跡,其前世張騫被漢武帝派遣,前往大月氏聯絡,本意是夾攻匈奴。

    張騫帶領匈奴人堂邑父及百人使團,前往大月氏。

    經匈奴,被俘,匈奴大單於軍臣以屬國公主蘭茨為其妻,生兩子張棉、張椒,被困十年,後設計逃脫。匈奴妻子蘭茨誓死追隨。兩個兒子被帶到隴右,放在漢人家中寄養。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此時的大月氏已經不是武帝派遣他之時的地點。匈奴挑唆烏孫攻擊大月氏,他們又從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進入鹹海附近的媯水地區,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

    張騫到了大月氏,說明來意。大月氏無意東還,張騫在這裏逗留了一年多,無果而返。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

    從莎車,經於闐、鄯善,進入羌人地區。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軍臣單於病逝,其弟左穀蠡王自立為單於,進攻軍臣單於的太子於單。於單失敗逃漢。

    張騫趁機,帶著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共曆十三年。

    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曆經13年後,隻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他的匈奴妻子蘭茨、兩個兒子張棉、張椒,被留在了他曾經擔任左曲軍候的天水郡流馬苑。為啥要將它們留在天水?

    張騫沒能完成聯絡大月氏的使命,還喪失了百人使團,深恐皇帝責罰。

    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為漢朝開辟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不但沒有責罰,反而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蘭茨及兩子張棉、張椒均得到了封賞,兩個兒子還被用為亭長,在天水郡當地方官。

    張騫將西域見聞詳加著述,曆時三年,呈給武帝。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張騫被武帝派遣,追隨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因為他深知匈奴水草之處,使得衛青大獲戰功,擊敗匈奴。張騫也戰功赫赫,漢武帝取“博廣瞻望”之意,專設博望縣,封其為博望侯。

    兩年後,隨李廣征討匈奴,兩人兵馬失散,李廣陷於苦戰,四千人馬損失殆盡。

    張騫因遲援而被除國,博望侯爵取消,但其家眷落籍博望縣,不再遷移。博望縣人仍舊尊其為博望侯,他家受到博望人世代敬仰。

    第一次出使西域回來後,張騫掌握了十數國的語言,在西域各國還接觸到身毒國商人,結為好友。身毒國就是唐代所謂的天竺,梵文中兩個音是一回事。也就是說,張騫還懂得印度古語——梵語。

    漢武帝惜其人才難得,就又委派他到鍵為郡,住持通使身毒的大任。因西南夷錯綜複雜,張騫派出的四路使者無功而返。但探知西南夷諸國及部族的情形,為漢朝統一西南夷打下了基礎。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這個中郎將官階,實際上還是爵爺的階位,雖然沒有明確宣布複爵,但武帝等於是不宣而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