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朱公子敬

第565章 鑿帝成長記(1/3)

    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博望寶殿。

    鑿空大帝鄭丁寡坐於脂玉精雕常山之上,傳布使主陶抗居左,香供大都督楊宗桓居右,八大帥及其隨護神分列兩班,都坐在脂玉圓墩之上。

    鑿空大帝說道:“朕被玉皇封為此職,實在勉為其難,名不副實。全賴八大元帥襄助,方可成就絲路大功,還望我等絲路九位神仙同心戮力,將絲路商貿做到萬世不朽,為寰宇人民謀福。”

    不消說,這就是鑿空大帝極其簡短的就職宣言了,三大陸帥、三大海帥、兩大瓷帥齊聲高呼:“我等謹遵陛下號令,但凡絲路商事不守平德、不守信用、不守準度者,我等將按照商天法條,嚴懲不貸,死保商天平德。”

    鑿帝笑道:“商天平德唯上,雖有職事之分,但須通力合作。我等九位神仙不分彼此,凡事共同商議,共同處置,斷無差池。下麵就有勞陶布使和楊都督了,將我等九位神仙的前世淵源說一下。”

    陶抗和楊宗桓一起轉身,衝鑿空大帝抱拳施禮。陶抗說道:“陛下前世是開拓絲綢之路的鼻祖、博望侯張騫。”

    八大元帥一聽,個個敬服不已。難怪玉皇將叧血道人加封為鑿空大帝,其前世是博望侯張騫,轉世投胎後,又是大宋的幽國公、通商法繩天師,道教商神宗的血洗派創始人。

    鄭丁寡早在修成地仙之際,就聽過自己的前世乃是張騫。那是與眾神諸仙在一起,沒能多問。

    這時候再次聽講,還是吃驚非小,瞪大雙眼看著陶抗:“陶使主,寡人雖然已經知道是博望侯轉世,但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寡人在今生怎麽就沒闖過西域呢?第二,博望侯到底是怎麽獲得了西域、西海各國的信任?”

    傳布使主陶抗笑道:“陛下,容臣細說。”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生於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卒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終年六十一歲。

    張騫乃漢三傑留侯張良之孫。有後世方城縣博望鎮張氏一族供奉的牌位及兩邊的對聯為證:

    博留受封流芳遠,

    洛鞏遷居世澤長。

    橫批:家傳百忍,或者張公百忍。

    張騫的封地更有博望坡為證,劉備、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就在這裏。

    上聯中,博留二字,博是博望侯張騫,留是留侯張良。為什麽不讓張良的留字在前?

    博望鎮張氏一族是張騫的嫡係,而張騫是張良的別室子後裔。

    張良的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張良之父張平,亦繼任韓國兩朝宰相。

    張良年輕時策劃反秦,替韓國報仇,與潁川城父老家才女水雲相恰,生子張黃,字漢林。為什麽起這個名字?

    張良募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失敗之後,躲入葦叢逃掉,在沂水圯橋撞見黃石公,三次為之撿履,被授予《太公兵法》。

    張良拿到兵法,帶著水雲到了漢中城固躲避。不久,水雲生子。張良為了紀念黃石公,就給孩子起名張黃。

    張良在城固研習太公兵法,以經商來爭取家資。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張良將經商所得錢財拿出來,募集一百餘名好漢反秦。一路投奔景駒,路遇劉邦,感覺此人定能成就大業。於是改變主意,直接效力劉邦,從此共同創下了大漢江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