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朱公子敬

第543章 晤談穿洲島(1/3)

    之所以不按照商神宮道派,並非要開宗立派。

    五弟嶽飛和侄子嶽雲被冤殺,嶽家被朝廷打入另冊。嶽寧為了不連累師父夫雄及師兄弟們,這才另外訂立字派。

    嶽寧化名丘定,道號何寧,秘密與夫雄在一起五年後,到了廣州的穿洲島,進入二弟嶽衡所建的舶神宮。他將這裏擴大規模,廣收弟子,做起方丈。

    給自己的徒弟徒孫列出了三十二字的字派,隨著時間推移,也就真的創立了道教舶神派。他們的字派是:

    何辜刈首,無由獲咎。

    白嶽聆教,穿洲相授。

    海舶往返,商神寶守。

    尚平踐信,粉碎鬼醜。

    這三十二字,實際上是一首祭奠五弟嶽飛的四言詩,也是表明他本人的後裔與官道決絕的誓言。凡遇到秦檜一類的鬼魅奸醜,要將其粉碎。

    到了泉州市舶使姬照山拜訪之際,何寧道長帶領辜荊等四大弟子,已經在穿洲舶神宮弘道十五年。其門人弟子遍及廣州入海口各地直至海外各國。

    辜荊、辜涼、辜揚、辜益被人們稱為舶神宮四大護法,他們師徒受到人們的廣泛敬仰。

    姬照山見到的何寧道長,即嶽寧,已經七十五歲。最小的弟子辜益也已經四十六歲,大弟子呂霈青五十歲,馱龍七霈無論入道的還是專門營商的,都已經是鼎鼎大名的富商,在廣州市舶司這邊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姬照山將孝宗旨意詳加說明,嶽寧早已知曉,但親聞朝臣前來撫慰,仍然難掩悲痛,禁不住熱淚橫流。

    姬照山,以字行,名聞。其父姬勳從祝家莊逃到福州之後,續娶當地舶商李桂之女李髻,並追隨李桂從事舶商。代行泉州市舶使一年多,仍然以行商為主。之後被孫顯取代,轉而被任為副使。

    孫顯走後,換了市舶使,姬勳與孫顯共事許多年,親如兄弟。也對嶽元帥的死不能釋懷,悲痛不已,索性辭官不做,專事舶商。近些年,姬勳、李髻夫婦早已成為福州地麵排前五的大舶商。

    姬勳從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就到了福州,次年娶下了李髻,至今已經四十二年。他擔任南宋首任泉州市舶使的時候,兒子姬照山就已經六歲了。

    這又過去了三十五年,姬勳比嶽寧大十二歲,此時已經八十七歲高齡,早已不搞舶商,在家含飴弄孫,逍遙快活。

    姬照山十二歲就隨父母往來於大海之上,如今也已經四十一歲。近三十年間,因其身材魁梧,身長八尺二寸之巨,力大無窮,麵堂紅潤,文武全才,在南方實屬罕有,大號“粉麵舶商”。

    故而,姬照山往來各港,豪俠富商多所結交。福州、泉州、漳州等泉州市舶司下轄港口的所有舶商,都與他交道深厚。

    至若潮州、惠州、廣州、南恩州、高州、化州、雷州、瓊州等廣州市舶司下轄港的舶商,也大多熟悉的很。

    海外諸國比較有影響的舶商,大多也與他十分要好。

    因其財力雄厚,人望極高,所以被朝廷任命為新一任泉州市舶使。

    此時的泉州,因拓海眾俠三十五年來的經營,早已是天下第一海港。聚集的漢蕃舶商天下第一多,進出的貨物天下第一多,上繳的賦稅天下第一多,獲得朝廷封賞的舶商天下第一多。

    早在建炎二年至紹興四年(1128年至1134年),泉州所交的稅賦就相當於全國收入的十分之一。

    高宗紹興時期,入口商品品種達三百二十餘種,是太宗之際的六七倍。

    這個時候,與大宋有外貿關係的國家和地區更是增至六十個以上,海上貿易遍及南洋、西洋、波斯灣、地中海、東非海岸。往來舶商穿梭不斷,海上大舶連綿不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