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朱公子敬

第542章 丘定撐家計(1/3)

    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令太常寺為嶽飛擬定諡號,初擬“忠湣”。次年(1178年),最終確定為“武穆”。

    說起這個諡號,在宋史中,共有四位功勳卓著的元帥獲得“武穆”諡號。北宋初年兩位,南宋初年也是兩位。

    一個是真宗朝名將曹瑋,三都穀之戰後“威震四海”,唃廝囉每聞其名,即以手加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

    其父曹彬,宋朝開國元勳,平滅後蜀、征伐北漢、砥定江南、協讚北伐、兵敗岐溝、起輔真宗,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其權威之重,無出其右。位兼將相,不逞威勢,以開國元勳善終,史上稱奇。

    一個是高懷德,周世宗柴榮結義的钜鹿十六俊之一,宋太祖黃袍加身的擁戴者。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

    其子高瓊,澶州大戰前與寇準大罵宰臣三賊,苦諫真宗,終使真宗禦駕親征,與遼國結下澶淵之盟。

    一個是劉錡,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卒於孝宗登基之前。其一生,力戰富平、扈從高宗、順昌大捷、柘皋之戰、膠著淮西,戰功赫赫。金國大將除了怕嶽飛,就是最怕他了。

    金帝完顏亮率軍南下侵宋時,下令有敢提及劉錡姓名的,罪不饒恕。

    劉錡逝後,高宗贈開府儀同三司,賜銀三百兩、帛三百匹。後獲諡“武穆”。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第四個就是嶽元帥,他的諡號“武穆”,更是名副其實。

    《汲塚周書》記載“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

    《諡法》稱“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所以,這“武穆”二字,在封諡中有著十足的分量。

    嶽元帥一生,三次投戎、效力宗澤、收複建康、轉戰江淮、平定遊寇、收複六郡、洞庭平叛、長驅洛伊、進軍蔡州、力反和議、挺進中原、十年功廢、千古奇冤。他的四次北伐,都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叫後人久久傳揚。

    嶽元帥治軍嚴明,是中國古代將帥治軍的楷模,“嶽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金軍眾將無不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金國後世皇帝金章宗完顏璟,打小就被長輩講述嶽飛故事,登基之後,發現嶽元帥被殺四十五年了,金國民間一提及嶽元帥,仍然莫敢直呼其名,戰戰兢兢。禁不住歎道:“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

    孝宗為嶽元帥平反後,慰勉其子嶽霖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抗日戰爭時期,以嶽飛詞作《滿江紅》譜成的歌曲,作為激勵中國人民抗戰的精神武器,國共兩黨軍隊全部以之為軍歌,得到了廣泛傳唱,對愛國軍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嶽飛被追封為鄂王,追贈太師,以之為國運神。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諡“忠武”。

    自此,嶽飛在民間被廣泛祭祀,被尊為武聖,取代了薑子牙的地位。在寧宗封其為國運神之前,孝宗平反之際,就已經在百姓心目中成為實際武聖。

    孝宗訪查嶽家人的時候,距離拓海九十九俠大結義,這都過去三十五年了。此時的泉州市舶使是姬勳之子姬照山,天子詔令由他負責尋找嶽衡、嶽遐的下落。

    姬照山到臨安覲見天子,奏明飄零海外的有二十九俠。他們的離去,使得九十九俠失去了核心力量,至今一盤散沙。奏請天子,一並訪查所有海內外眾俠的去向,必能為抗金以及北伐提供龐大的財力支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