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李太後

第1036章 大明的文官與武將(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他們一貫以保持各方麵的平衡作為施政的前提。如果事情非要搞到動用武力才能解決的話,那對他們來說就是失敗的表現。

    文官骨子裏好像就有一種牢不可破的觀念,即上至國家下至個人,絕不能將“力量”作為權威。

    然而,就武將來說,他們所受到的訓練和戰爭的經曆,讓他們養成了與文官截然不同的氣質。

    武將需要準確的選擇能力和當機立斷的決心,著眼點在於取得成效而不避極端:衝鋒陷陣時,就要集中全力對敵人的心髒作猛烈打擊;退守防禦時,就要考慮實際情況,如不可守則需果斷放棄;戰鬥勝利時,就要一心擴張戰果而不會因為其他問題猶豫……

    通常情況下,武將會將自己和部下的生命視為賭博場中的籌碼,必要的時候可以孤注一擲死磕到底。

    可絕大多數文官則以中庸之道為處事原則,標榜穩健和平。故而,武人在刀劍矢石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在文官心目中隻不過是血氣之勇,即便克敵製勝也不過是短暫和局部的成功而已。

    總之多數文官心裏是鄙視軍人的。

    試問在這樣一種風氣下,退伍還鄉的軍人還能得到正常的社會地位嗎?

    大明甚至可以說整個封建王朝,治理百姓的根本方針幾乎沒什麽兩樣,那就是保持他們的淳樸無知。

    可一個退伍還鄉的軍人,等於是增加了一個無業遊民,他們平時學到的本領與養成的起居習慣,如何適應農村的生活?毫不誇張,無用武之地。

    退伍的軍人會發現在軍隊之外,人們所重視的是安詳文靜的儀表、華麗多彩的文辭、口若懸河的辯才,以及八麵玲瓏的機智……可這哪是他們所擅長的能力?簡直就是南轅北轍嘛。

    因而,退伍還鄉的軍人是一個極其複雜,且易生事兒的團體。

    也許是鑒於唐朝藩鎮割據,大明從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始,就具有這種重文輕武的趨向。大約經過一百年後,文官集團進入了成熟階段,越到後來越是強盛,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而然上升到了曆史上的最高點。

    與之相反,武官的社會地位則下降到曆史上的最低點,缺乏獨立、嚴格的組織,無法與文官分庭抗禮。

    以致於許多將領們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可其社會影響力也未必抵得上文官的一篇精彩的大塊文章。

    這樣一種體製與風氣,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早已被曆史證明過了。

    朱翊鏐自然不想重蹈覆轍。

    治軍必須提上日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