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食記

第一百三十三章 細節真章,白木為津(2)(1/2)

    隻見徐師傅把白木津倒入鍋中再行熬煮,笑著說:“鹹為百味鮮,落鹽提味。等水開的時候,就該用我們的白貝漿了……利用白貝漿的吸附原理吸走白木津裏的雜質。入壇封甕,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嘍!”

    眼看徐師傅撈出大半碗白乎乎的雜質,林小麥不覺睜大了眼睛:“哇,沒想到看起來清澈無比的湯裏,還有這麽多雜質……那麽剩下來的這些精華,就可以入甕醃製了?一般需要多少天呢?”

    徐師傅說:“螺藻是生嫩東西,一般來說四十八小時之後就能吃了,不是很酸,帶著淡淡的水生味。第四天是最佳時間……早先那逢四逢九出船的時間節點也是來源於此。”

    黑黢黢的眼眸底下閃過一絲失望,麥希明道:“這麽說,今天是來不及嚐到新鮮白玉螺的滋味了?”

    白可明笑了笑說:“麥總的心情可以理解。你看這樣行不行?今天這一壇白玉螺,如果不嫌棄就請帶走,等到四十八小時之後自行拆封,品嚐滋味就可以了。其實我們這邊有些喜歡自己動手的客人,也是這麽下單購買的。反響一直很好。”

    麥希明還沒說話,程子華已然欣然答允:“好啊!那可真的是太好了!那我就不客氣啦。”

    徐師傅變戲法般取來一段紅尼龍繩,把圓鼓隆冬的壇子放在一個四耳籃內,紅繩在籃耳上靈巧穿插,“好了!”穩穩當當提起來。白可明親手把壇子交給麥希明,說:“回去之後避光保存。”

    程子華左顧右盼地,忽然問:“白老板,這個工場隻是生產一樣產品,且產量還不大,是不是太虧本了些?”

    白可明笑著說:“程總監問得好……其實比起白玉螺,我們的白木津賣得還要更好一些。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幾樣產品。這樣才能勉強持平。做白玉螺,說真的,一開始也就是個情懷……畢竟市區裏也還有一些像肥佬那樣的飯店需要我們供貨。如果你們要貨的話,我可以給個熟人價你們的。”

    這時林佳茵指了指那塊大英石,說:“我們能過去參觀一下嗎?”

    得到了白可明的同意之後,大家向著那塊英石走去,麥希明才對白可明說:“謝謝白老板今天帶我們開眼界,這是我的名片……有關下一步采購的事宜,我們會有專門的商務人員負責。我們隨時保持聯係……”

    白可明和麥希明壓低聲音討論正事的時候,林小麥和林佳茵、程子華已來到了英石前麵,仰起頭細細欣賞上麵的淺浮雕。隻見第一幅畫上就是一群人挽起褲腿在河邊拔片片螺藻,遠處依稀可見高聳山巒,程子華不由得脫口而出:“背山麵河,好一個世外桃源啊!”

    林佳茵忍不住笑了:“老板,對於你們有錢人來說,是世外桃源。對於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裏的人來說,是巴不得早日逃離的窮山惡水呢!野生的片片螺藻看起來好小,你看……葉片看起來也不是很豐腴的模樣。我有理由懷疑,最早的這些螺藻,說不準沒有現在龜池裏出來的那麽肥美?”

    林小麥說:“是這麽個道理。我還聽說過個事兒……幾年前,也不算很久,兩三年前吧,不是有個穿旗袍戴眼鏡,氣質很好的短頭發阿姨經常到我們家店裏吃早餐的嘛。有次我和她搭訕,原來她是做廣繡的非遺傳承人。她告訴我,有一種繡法叫‘飛針繡’,隻在古文獻裏記載有,僅存的兩塊繡品,還得是清朝初年的外銷繡屏風,早就進了博物館保存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