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戴鐸

27.第二十六回 蓄險心胤禔進密言 抱惡意移禍社稷臣(1/5)

    大約過了一刻時辰,康熙漸漸醒轉來,他臉上已沒了潮紅,顯得憔悴怠倦,仿佛一下子蒼老了十年,隻用目光睨了眾人一眼,深長歎息一聲,說道:“朕是老了……老了……”說罷接過李德全遞過的茶呷了一口,搖頭道:“朕心悸,想安靜一會兒,留下廷玉在這侍候,別的人都退出去……”

    “萬歲……”張廷玉滿臉淚痕,想起方才情形,兀自餘驚未消,長跪在康熙榻前,哽咽道:“您千萬要保重,這不是出差錯的時候兒……方才幾乎唬死了奴才!您要萬一……誰能控住如今的局麵呢?……”“朕的病自己心中有數,一時半刻還死不了。”康熙苦笑著說道,“你把茶幾上那個金皮匣子打開,裏頭有朕自製的蘇合香酒,倒一盅給朕……朕懂得些醫道,這酒,還是《夢溪筆談》裏傳的方子呢!聽說你父親張英也有心悸頭眩的毛病兒,早說賜你的,就忘了,明兒抄個方子給你……”張廷玉忍悲含淚“嗯”了一聲,便侍候康熙服藥躺下。

    果然片刻時間康熙顏色便回轉過來。他雙目炯炯仰臥著望著殿頂的藻井,似乎在回顧他自己壯麗的以往,又似乎在沉思著理順亂麻一樣的局勢,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才自失地一笑:“衡臣,記得是你進上書房第二年元旦,朝賀過後,朕曾經留筵你和佟國維?”

    “是……”

    “你不要這麽畢恭畢敬的,起來坐著。”康熙說道,“當時朕曾笑話李世民,英雄一世,功業彪炳史冊,卻沒處置好太子的事,骨肉慘變貽笑後世。朕自以為能把持得定,不論別人怎樣擠兌,總不能叫太子這沒娘孩子吃虧。索額圖說‘有了後娘,就有後爹’,朕雖然斥他愚妄胡言,其實心中倒常警覺著,別要叫這狗才說中了……唉!到底還是……百代之下,必有笑朕自大無知的啊……”

    張廷玉忙欠身答道:“萬歲,不要多想這些。太子的事臣是最早知道的,萬歲真做到了仁至義盡,即有今天的事,萬歲無愧於天下後世。太子失德,咎由自取,人人心中明白的。但萬歲既然說到此,奴才也要替太子說一句。他有他的難處……奴才心裏不信,調兵進園,太子會有這個膽量,他也沒有這個心機……要從容查辦,要緩緩處置,和氣才能致祥……”張廷玉心裏想的,其實還不止這些,他一向以為,太子並非全然無能之輩。但清朝製度不同前明,皇子一落地就分封采邑,這些阿哥人人一套班底,個個手中掌握權力,幹預朝政,插手人事,處處掣肘為難太子,太子的差使怎能辦得順手?但這一條事關滿洲祖製,別說他一個漢臣,就是康熙也未必敢冒八旗貴胄全體反對,斷然改革。就是這幾句話,他也覺得是過於交心了,正忐忑間,康熙點頭道:“你說的朕明白,朕也知道這裏有弊端。但前明製度也不見得好,除了太子,其餘兒子都養得蠢如豕鹿,隻會玩女人吃飯!李自成破洛陽,福王庫裏堆金積玉,不曉得掏腰包兒激勵守城將士……那樣也是不成……”

    君臣二人正談心,邢年躡腳兒進來,輕聲稟道:“太醫院的賀孟來給萬歲看脈來了。”康熙道:“不要張揚得滿世界都知道了,朕沒有病。”張廷玉便忙起身,跟著邢年到外頭廊下,吩咐道:“邢年帶太醫在東配殿候著,沒事最好,有事隨時聽宣。”說完看看天,雪是小了些,地下已積了三寸多深,想想阿哥們都在外頭跪著,可怎麽受?正思量怎麽進去給這群千歲爺討情,卻見胤禔為首,隨後跟著胤祉、胤祚、胤祐、胤禩、胤禟、胤、胤、胤禮等一群阿哥急步踏雪,沿著回廊一盞盞宮燈下迤邐而來,不禁怔住了:今晚這是怎麽了?沒完沒了了麽?

    這群阿哥們是衝著大阿哥,要來尋事的。

    胤禔至戒得居天井裏傳了旨,發落了胤礽,因見眾人都垂頭不語,料是心中震驚,便撫慰道:“弟弟們不要驚慌,皇上已經說過,胤礽的事不株連。就是胤礽二弟,隻要恪守臣道靜養思過,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事——一切都有大哥維持,千萬不要為無益之舉。”胤禟見他滿麵紅光,一副春風得意的架勢,低著頭輕聲笑道:“八哥、十弟,大哥今兒吃了蜜蜂屎,渾身骨頭沒四兩重,瞧他那輕狂樣兒!”胤禩一笑,別轉臉隻裝沒聽見,那胤卻是天生的惹事秉性,歪著頭一哂,起身打了一躬,嬉笑道:“大哥這麽得臉,瞧這陣勢儲君有份了,我得恭喜您哪!我們有什麽事,又是什麽‘不要驚慌’,又是怎樣‘不株連’?你看我們垂頭喪氣,那是凍的!虧殺了戒得居有幾張鹿皮墊子,不然早他娘凍死了!”說著又嗬手又跺腳,幾個小阿哥早連天價叫起苦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