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8

第1036章 總攻(6)(1/2)

    菲力集團是一家m股上市的公司,這家公司之所以有那麽多的錢進行投資,其背後是成千上萬的m國股民做支撐。

    自從1991年成立以來,菲力集團先後走了鍾表,珠寶,地產,金融等業務,上市後轉戰國際市場,觸手開始朝各個領域觸及。

    1996年底,菲力集團把眼光瞄準了華夏。

    地大物博,國家資源豐富,勞動力廉價,百姓認知匱乏,平民生活落後。

    由於老百姓的普遍認知較低,對華夏之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這裏早就成為了外國資本的天堂。

    對於這些企業入軍華夏,m國正府是支持的。

    他們希望這些企業利用華夏廉價的勞動力,轉換成m國人民的財富,轉換成m國正府的稅收。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控製一個國家的經濟格局,就等於從側麵控製了這個國家的民生、環境以及幸福指數。

    至少m國大部分官員是這麽認為的。

    自從菲力集團在華夏站穩腳跟以來,第一時間采用了外國資本慣用的手段,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盡情的掠奪。

    無論是哪個行業,但凡蒸蒸日上的華夏品牌,他們會用各種方式想辦法收購他們或者是租賃他們,目的是把這些國有品牌進行雪藏,被華夏消費者遺忘,最終換上他們的品牌,從而徹底的代替掉。

    如1997年在華夏境內崛起的國產大牌熊貓,香雪海,梅花,現在已經淡淡的退出了大眾的視野,被老百姓漸漸的遺忘掉,仿佛從來沒有出現過。

    而此時的華夏境內,更多的是來自美、英、德、法、韓、意、日的產品。

    有人曾在2線城市的100家商超調查過一組數據,但凡在華夏市場上排行前十名的快消品,電子產品或者家用電器,幾乎很少出現國有品牌的影子,就算偶爾有那麽幾個國有品牌,其中也被國外的資本控股著,打著國產的旗號,實則利潤卻是流進了外資企業的口袋裏。

    就算有,也是那些極為廉價,受農村百姓青睞的“實惠”生活用品,利潤捉襟見肘,實在讓人恥笑。

    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太多了。

    外資企業的入侵和控製隻是其中一部分,歸根結底,還是產品的質量確實跟不上國外品牌。

    老百姓在選擇商品的麵前,絕大多數會站在現實的一麵。

    市場就是一麵鏡子。

    它的讓好的東西持續下去,那些不好的東西早晚會被人遺忘和淘汰。

    華夏的國有企業想要突破瓶頸,研發更好的產品出來,卻發現各個領域的核心技術沒有一樣掌握在自己人手裏。

    無論是食品還是科技。

    加上這些外資企業洗腦式的廣告宣傳,文化入侵極為嚴重的腐蝕下,商超店鋪布滿外資品牌和所謂的“合資”品牌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這種局麵繼續下去的結果,就是華夏經濟局麵的“易主”。

    華夏財富流失,華夏物價逐漸被控製,華夏各地正府稅收沒有保障,華夏企業難以存活。

    所有的因素都指向最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國民經濟整體掌握在別人的手裏。

    為了抵禦這種情況的發生,華夏正府立刻做出了應對方法。

    大力推動地產行業,使之成為支柱產業,把百姓的經濟和財富鎖定在國門之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