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胎秘記

第108章 狐屍引渠(1/4)

    在我像其他人那樣圍著無煙爐坐下,地下雖說很涼,但還沒有到冷的地步,所以我們並不是在取暖,而是因為地下空間太黑了,火光可以給人帶來希望,讓我們重新打起精神。

    周天和就對我說:“小張,下入這個墓葬一路走到這裏,通過那些甬道和龍樓寶殿,再加上我多年的墓葬考古經驗,我畫了這個皇陵墓葬的大致規格草圖,以你在風水上的造詣,必然對墓葬有自己的想法,你看看對不對。”

    這確實屬於我的分內之事,當然前提是我還接受他們雇傭的前提下,現在大家又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也就沒有提之前的不愉快,接過他遞過來的本子就端詳了起來。

    整個皇陵完全采用了地下隱蔽式建造,這就是和大多數皇陵是不同的主要地方,就拿赫赫有名潞王陵來對比。

    潞王陵位於HEN省XX市北十三公裏處的鳳凰山南麓,地處新鄉北、衛輝西、輝縣東的交叉地帶,依山據嶺,陵坐北朝南微偏西,四周泉壑幽深。

    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手揣著金燈寺,右手托著峙兒山”,被認為是風水極佳的地段。

    整個潞簡王陵由神道、東陵區的潞王陵、西陵區的妃趙氏陵三大塊組成,是現存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藩王陵陵。

    潞王陵墓區一氣貫通,建築布局嚴格規範,工整精美,分為三進院落,與BJ明皇陵基本相同,有和定陵一樣的棱恩門、棱恩殿、地下宮殿,城垣內占地八十餘畝,所有建築均以青石壘砌雕琢而成。

    曆朝曆代,皇室成員陵墓嚴格劃分為三六九等,皇帝的帝陵當然是最高標準,然後是皇後、親王,照此類推,哪位親王或大臣私用了皇帝的規格,要領殺頭之罪的。

    但潞王不管這些規矩,他使用了至高無上、皇帝禦用的龍紋飾,肆意地使用在陵園內所有的牌坊、望柱、碑額和碑趺上。

    陵墓前設置石人石獸,本是帝王陵寢的傳統套路,按照明代的規矩,帝王陵前設置石獸六種,朱元璋明孝陵和BJ的明長陵都隻列獅、麟、象、駝、獬、馬六種石獸。

    而這位潞王則一口氣給自己王陵神道兩旁設了十四種石獸規製不但遠遠超過了明孝陵、明長陵石獸6種的規製,同時也是秦漢以來曆代帝王寢陵鎮墓瑞獸的大集中,為潞王陵所獨創、獨有。

    地宮的門釘,也用了九路,即縱九橫九計八十一顆,此為中國封建社會門戶裝飾中的最高規格,也就是皇陵的規格。

    整體建築用材除極少數磚木外,幾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被當地百姓稱為“中原石頭城”,隻可惜此陵在建國之前就已被盜掘一空,王妃則是在更早的明末時期就已被盜。

    這裏邊最重要的尋常的皇陵,甚至有一些王侯的陵墓都有地上建築,而這個皇陵卻完全采用了隱蔽式的地下建築,這樣是完全不符合帝王的墓葬規格的,但有個極大的好處,自然就是絕對的隱蔽,不易被發現,也不會被盜墓。

    通過周天和畫的草圖來看,這個墓葬大致是屬於繁體字“圖”的造型,如果說外圍的大“口”字形就整個墓葬的墓牆,那我們現在就應該是在裏邊“回”字形的某一段,中間的“十”字形就是連接與主冥殿的,最上麵的“口”字形就必然是主墓室冥殿所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