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逆之呂布新傳

第115章:匈奴世係(下)(2/3)

    後來,南匈奴單於師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單於師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於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於,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遣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製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再後來,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餘人投靠東漢。

    其後,南匈奴一支在大漢的庇佑下生存,目前已經有戶五萬,口三十六萬,騎兵七萬。五年前,伊陵屍逐就單於去世,其子屠特若屍逐就單於位,此次率兵五千隨同護匈奴中郎將臧旻北伐。

    田晏將匈奴的情況講解明晰之後,呂布連忙表示感謝:“田中郎一番講解,令某受益良多,特此謝過。不過某還有一問,嚐聞匈奴強盛之時,大漢曾經與鮮卑聯合攻擊匈奴,為何匈奴衰弱之後,鮮卑不與大漢交好,反來攻擊大漢?”這一問,田晏竟語塞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哈哈哈哈。”賈詡放聲大笑:“使君,這個問題,我曾仔細思索過,願為使君解惑。”賈詡略略想了一下開口了。“在匈奴稱霸漠北之前,東胡雄踞草原。冒頓單於曾經隻身赴東胡為質,深受屈辱,後來冒頓鳴鏑弑父自任單於,發大兵攻破東胡。鮮卑作為東胡最大支屬棄甲而逃,這一逃就是數千裏,一直逃到遼東塞外才站穩腳跟,南與烏恒為鄰,與大漢並不接壤。光武初立,匈奴常率烏恒、鮮卑寇掠邊郡,而光武不能製。”

    “等到南匈奴附漢之後,鮮卑始與漢通譯使。建武三十年(54年),鮮卑大人於仇賁率種人詣闕朝貢,漢封於仇賁為王。明帝水平元年(58年),鮮卑自敦煌以東邑落大人皆來遼東受賞賜。當時朝廷和鮮卑諸大人有約,從青、徐二州每年給錢二億七千萬與鮮卑,這二億七千萬是用來買匈奴的人頭的。此時朝廷最大的敵人是北匈奴,朝廷認為花錢買個助力是件便宜事兒,所以明、章二世,邊塞無事。和帝永元五年(93年),北匈奴被漢軍徹底擊破,向西遁走,盤踞在康居、烏孫一帶。漠北無人,鮮卑乘虛進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十餘萬戶,皆自號鮮卑,於是鮮卑漸強。這時鮮卑向朝廷要求每年的二億七千萬錢,朝廷就不給了。原因有二:一是北匈奴已經西遷,勢力衰微,漢軍自己能對付。二是鮮卑已經雄踞漠北,再給錢就是養虎為患。鮮卑大怒,從此翻臉,不斷侵擾漢邊,為患更甚於匈奴。”

    “哦!”呂布明白了。“看來這鮮卑也是狼崽子,就得好好地揍他,打倒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田晏一挑大拇指:“呂使君此言甚善!朝廷早就該重用段太尉,像殺羌族人一樣,殺他個片甲不留!可惜,此次段太尉未能為帥……”

    呂布沒有接茬,涉及到朝廷,還是少說微妙。“此次匈奴隨征,為何烏恒沒有隨征?”“此事簡單,利字當頭是也!”答話的仍然是賈詡。“朝廷視匈奴為子民,匈奴部眾屬於大漢的編戶,自己人調自己人自然容易。再者,大漢待匈奴甚厚,遠遠勝於烏恒。烏恒遠在遼東,雖然不似鮮卑那般與大漢為敵,但是隻是以藩屬自居,調起來就比較麻煩,必須許以重利。其次,烏恒人口少,隻有十萬口,而且分為四部,事權並不統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