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逆之呂布新傳

第115章:匈奴世係(下)(1/3)

    後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呼韓邪單於朝漢,與漢修好,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此時雙方相安無事,局勢安定,國力得到恢複,人口增加。呼韓邪死後,其後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保持友好關係達三十多年。直到王莽專政為止。

    王莽建新朝後,收匈奴印璽,分匈奴居地為十五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於。王莽的行為激起了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先後淪入匈奴勢力範圍。

    東漢初期光武帝與匈奴通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賜財物,而單於驕倨益橫,漢匈關係仍沒有改善。盧芳割據之時,匈奴扶植盧芳為漢帝,割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五郡,都九原。後降漢,被封為代王。後複叛,留匈奴曆十餘年。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光武帝時,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饑疫,死亡大半,而權貴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數年後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為單於,與蒲奴單於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四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光武後期,南匈奴單於比與北匈奴相戰失敗,光武帝下詔南匈奴單於比率部從離五原西部寒八十裏處的南單於庭繼續向內徙居到西河美稷,以美稷為南單於庭。單於比又將南匈奴的各部屯居在漢朝北部的北地、朔方、五原、雲中、雁門、代、定襄等郡。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不得已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大漢政府不允。北匈奴連年襲擾劫掠幽州、並州、涼州。

    大漢政府自然不能忍受,兼之國力日盛,廷議北伐,並派遣班超通西域。在南匈奴的配合下,竇固、竇憲多次與匈奴大戰。正在匈奴衰弱之際,東方的鮮卑乘勢崛起,87年竟然攻破北匈奴殺死優留單於,導致北匈奴大亂。

    東漢乘此時機,兩次派竇憲出塞,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最終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北單於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數年後再出擊北匈奴,北單於受傷逃走。次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於被迫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

    北單於在烏孫康居站穩腳跟後,念念不忘回複舊地,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於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後來西域漢將兩側擊敗北匈奴新王呼衍王,迫使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