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逆之呂布新傳

第104章:春耕(1/3)

    就在洛陽城內世族和中官鬥心眼兒玩彎彎繞兒的時候,五原郡所有人卻都在起早貪晚做著一件事兒:種地!按理說清明過後黃牛就該遍地走了,可是五原郡經曆了鮮卑圍城,死傷慘重。收拾屍骨埋葬親人,重建被破壞的房屋……其實隻是草草修到能住人的程度……就花了足足半個月。再不下種今年秋天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最先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又是嚴政,出生於商賈世家的嚴政對於一切能賺錢的事兒都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他主動找到了呂布談了他的憂慮。“使君,今年的氣候稍晚些,南風來得遲了一點兒。但是得趕緊下種了,誤了農時今年秋天糧價就要大漲,那是受後悔就晚了。”說實話呂布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立刻就意識到了,這是個大問題,沒有糧食怎麽養兵怎麽打仗?

    “嶽父,敢問五原郡畝產幾何?”“均產畝產三石,上田多一兩成,下田少一兩成。”呂布在心裏默默算了算,這個數字相當於後世的畝產280斤左右。“幾人力田可得此數?”“五口之家,能力田者不過兩人。”“可有辦法提高產量?”嚴政沉思了一會兒點點頭。“有,簡單點兒說就是代田法和區田法。”呂布愕然了,他哪裏知道這些。看著女婿詫異的表情,嚴政心中升騰起一陣快意,雖然你是太守,這耕田一項你還是個雛兒。

    “這代田法說起來比較簡單,一畝地寬六尺,開三條溝三條壟,今年種子種在溝裏,明年就種在壟裏,故謂之代田。種子發芽長葉之時,便是中耕除草之時,那時將溝兩邊的壟土,耙下來埋在作物根部,這樣既能防風抗倒伏,有能抗旱。這代田法好在給土地輪作,不盡地力。代田法在五原郡用得極多,上中下田都可以用。”

    “區田法就是將一畝地分為3700區,按照作物的不同,或挖坑或開溝。禾﹑黍﹑麥﹑大豆﹑荏(蘇子﹐一種油料作物)﹑胡麻,這些必須開溝。植粟﹑麥﹑大豆﹑瓜﹑瓠﹑芋,這些必須挖坑。區田法的產量比代田法要高上兩三倍,間或也有四五倍。但是要用會耕田的熟手,人力財力用得多,一般上田才會用。”

    “敢問嶽父,五原郡一共有多少田地?上中下田又有幾何?多少尚未下種?”嚴政不愧是商人出身,一張嘴兒數字就出來了、“田七萬頃,上田兩成,中田七成,下田一成。截止至四月初七,上有九成未播種。”嚴政看了一眼呂布,又繼續說下去了。“五原郡戶八千五百,口四萬三千,這一次顯本入侵,一共死傷一萬三千,剩下的三萬人裏,青壯不過四成。相當於每個青壯要耕種五傾半地,如果加上按區田法播種的人,就相當於一個人六頃,區田法可是全靠人的。”

    呂布的汗刷地就下來了,一人六頃,十五天,這要累死多少人呀!關鍵是還不一定種得完。前世看穿越小說,主角總是王霸之氣一發,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怎麽輪到自己就如此辛苦?一個播種就要死傷多少腦細胞。但是,兩世為人,他已經成熟了許多。他一聲令下把五原郡的頭頭腦腦都喊了過來,小吏們更是守著山一樣的木簡等待命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