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逆之呂布新傳

第103章:汝南袁氏(二)(1/3)

    漢章帝去世後,年幼的漢和帝繼位,竇太後臨朝聽政。太後之兄,外戚竇憲,成為權傾一時的人物。竇憲一向膽大妄為。掌權後,竟刺殺了對自己權位有威脅的齊王之子劉暢,並試圖嫁禍於劉暢之弟。後來事情敗露,太後大怒。為了給自己贖罪,竇憲請求北伐匈奴,為國立功。

    當時,北匈奴勢力薄弱,已經多年未曾犯境,漢朝並沒有出兵的理由。而且大動幹戈,花費巨大,於國於民都不利。於是三公聯合上奏,反對出兵。但是並沒有得到太後的回應。三公之一的太尉宋由,害怕得罪竇憲,就退縮了,不再參與進諫。其它大臣也漸漸退出。隻有司徒袁安與司空任隗堅定不移,先後十多次上書,請求放棄北伐。但太後一直拒絕。大家都很擔心袁安觸怒太後和竇憲。但是袁安卻一直鎮定自若,不以為意。

    竇憲帶兵出征後,竇憲的兩個弟弟,竇篤、竇景驕橫跋扈。他們的門客在京城公然搶劫財物。竇景甚至私自命令邊地各郡,讓他們從邊防部隊中抽調勇士,派來作為自己的親兵。邊地太守畏懼竇氏,不敢不答應。對於這樣膽大妄為的行為,監察部門絲毫不敢過問。隻有袁安,上書彈劾竇景、邊地太守擅自調發邊防部隊,應該依法處死。並彈劾監察部門長官,不負責任,應該免職。但袁安的彈劾,全部石沉大海。

    竇憲兄弟日益驕橫。他們的黨羽在各地擔任太守,欺壓吏民,聚斂財富。朝野的官員也紛紛投靠竇氏兄弟。袁安與任隗一起彈劾這些阿附竇憲的不法官員,先後有有四十多名竇憲黨羽被貶官。竇憲等對袁安和任隗恨之入骨。但他們很有威望,竇憲一時也拿他們沒辦法。

    竇憲是心胸狹窄的人。很多得罪他的人,以及阻礙他掌權的人,都被他想辦法除掉了。這是袁安再次冒著生命危險,伸張正義,為國盡忠。

    後來,竇憲大敗北匈奴,北伐獲得成功。單於逃走,不知所蹤。竇憲想立歸降他的左鹿蠡王為單於。像之前歸降的南匈奴那樣,漢朝派中郎將監護他們。公卿大臣都阿附竇憲,認為可行。隻有袁安和任隗表示反對。南匈奴歸順後,替漢朝守衛邊疆。東漢賜予他們土地,並且每年要賞賜他們億萬計的財物,花銷很大。漢朝之前的策略,是在平定北匈奴之後,讓南匈奴回歸故土。這樣漢朝就能省下大量的花費。如果再立一個北單於,那又要花費錢財養活他們,於國無利。而且南匈奴歸降漢朝四十多年,為保衛漢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平定北匈奴後,自然應該讓南單於統領整個匈奴,而不應該另立單於。

    袁安和任隗的意見,得到了少部分大臣的支持。但太後不置可否。為了防止竇憲的主張得到施行,袁安單獨上書太後,極力分析另立北單於的不妥之處。太後下詔,讓大臣們在朝堂上討論此事。袁安與竇憲發生了激烈的辯論。竇憲憑借自己的外戚身份,飛揚跋扈,在朝廷上詆毀袁安,甚至威脅要殺掉他。袁安始終毫不畏懼,堅定不移。但最終,袁安的建議沒有得到施行。竇憲另立北單於。後來北單於反叛,再次成為大漢朝的邊患。

    當時漢和帝年幼,竇憲等兄弟專權跋扈。每次會見皇帝,或者與大臣商議國事,袁安感傷時局,經常痛哭流涕。從天子到大臣,都非常倚重袁安。和帝永元四年,袁安病逝。幾個月之後,漢和帝聯合宦官發動政變,奪回了權力。竇憲兄弟被迫自殺,之前依附竇憲的官員都被罷免。和帝追念袁安的功勞,任命他的長子袁賞為郎中,對他的後人大力給予褒獎,使他們在仕途上順風滿帆,紛紛稱顯。袁安死後,又得以福蔭子孫,使汝南袁氏成為曆史上第一個赫赫有名的袁氏宗支。

    袁安有三子,長子袁賞,次子袁京,三子袁敞,以袁京一支最為貴盛。

    長子袁賞受封為郎官,生子袁著,曾為郎中。

    次子袁京,字仲譽,少習孟氏《易》,曾著《難記》一書,洋洋三十萬言,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初拜郎中,不久遷侍中,後出為蜀郡太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