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李慶安荔非元禮

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會之爭(下)(2/5)

    這時李亨和王珙對視了一眼,李亨向他使了一個眼色,王珙會意,輕輕點了點頭,四個職位中他們隻得了沒有實權的京兆尹和工部侍郎,他們怎麽肯甘心,釋放韋見素,向李慶安讓步是一回事,而爭奪實際權力則是另一回事,讓步隻是暫時,而權力則是永久。

    李亨和王珙的目光交流隻是短短一瞬,但還是被李慶安銳利的眼睛捕捉到了,他當然知道王珙在朝議書上含糊其詞的用意,他們雖然在政事堂表決中失敗了,但他們肯定會在朝會中扳回來,人事變動本來就是具有很大的爭議性,沒有誰會完全勝任,完全沒有把柄和問題?所以人事任命一般都是妥協讓步的結果,比如四個職務中,兵部和尚書右丞是實權官,而京兆尹和工部侍郎沒有什麽實質權力,所以按照妥協的原則,應該是兩黨各取一個要職和一個虛職,這樣就權力平衡了。

    但苗晉卿是裴旻推薦的人,算是趙王黨,王維是盧奐推薦的人,和裴遵慶的關係也很好,因此也算趙王黨,這兩個人占據了要職,

    而元載是李亨心腹宦官李輔國的親戚,王璵是王珙的弟弟,兩人都是監國黨,卻得了京兆尹和工部侍郎的次要職務,這顯然不公平,既然昨天的政事堂會議沒有妥協讓步,那麽今天朝會肯定會有爭執。

    李慶安心中不由冷笑一聲,他等待的也同樣是這個時刻。

    “任命太常少卿王璵為京兆尹;任命陝州太守苗晉卿為兵部尚書;任命關中漕運使元載為工部侍郎;任命給事中王維為尚書右丞......”

    隨著崔旭的宣讀,下麵的官員的議論聲越來越大,使殿中監察侍禦史不得不大聲喝喊:“請安靜!安靜!”

    但安靜隻在一瞬間,聲音又嘈雜起來,這次任命著實出了很多人的意料,當然,也有任命沒有爭議。

    所有任命中京兆尹最沒有爭議,太常少卿本來就官職不低,而王璵是王珙的弟弟,他升為京兆尹,官職雖高了,但實權卻少了,算是有失有得,沒人嫉妒他。

    其次兵部侍郎的任命爭議也不大,苗晉卿本來資曆就老,能幹務實,清譽卓著,在李豫執政的年初,他已經被吏部調為戶部侍郎,但由於李豫在皇莊出事,這個調令沒有來得及批準,最終成了廢案,而現在又重新任命他為兵部侍郎,實際上是降了他的任命,眾人都服氣,關鍵是工部侍郎和尚書右丞的任命,尤其是尚書右丞的任命,著實引起了滿朝大臣的轟動。

    元載雖然是天寶初年的進士,但去年底才被提升為關中漕運使,一石糧未運船,現在又被升為工部侍郎,升官之快不亞於當年的楊國忠,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老底,不就是李亨心腹宦官李輔國的親戚嗎?讓人心生不服。

    而王維提升為尚書右丞更加使人難以接受,王維雖然詩名卓著,但他卻是個不合格的官員,占著給事中的位子,拿著朝廷的俸祿,卻對政務從來不聞不問,跑去隱居去了,門下省也極少看見他的影子,這樣的人應該除名才正常,卻一下子高升了,讓無數人為之傻眼。

    無數雙眼睛刷地向門下省望去,王維今天也上朝了,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焦點人物的緣故,他顯得有點心不在焉,在推敲幾句偶得的佳句,他沒有聽見崔旭的宣讀。

    王維忽然見無數人向自己望來,心中不由有些詫異,旁邊中書舍人竇華低聲道:“摩詰兄,恭喜你了。”

    王維一愣,旁邊又有人道:“你被任命為尚書右丞。”

    王維心中怦怦直跳,自己怎麽當了尚書右丞?一轉念,他便明白過來了,這必然是盧奐的推薦,他曾寫信請盧奐幫忙,把自己調離門下省,原以為會調入史館、國子監之類的教育部門,壓根就沒想到自己會高升,更沒有想到能擔任尚書右丞這樣的要職,他心中暗暗感激不已。

    就在這時,大殿上傳來一人忿忿的質疑聲:“我請問政事堂,王維何德何能,竟能出任尚書右丞的要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