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之路方晟

第1992章(1/2)

    “……我們這輩人都吃過操之過急的苦頭,大躍進放衛星,鋼鐵產量趕英超美,棉花畝產百萬擔等等血與淚的教訓曆曆在目啊,焉能不三思而後行?”

    當時自己跟著詮釋:……爺爺覺得沿海派成長伊始適逢改革開放大好局麵,政通人和、國際環境也是善意十足,雖然取得不菲政績但沒經曆過嚴峻考驗,將是今後很長時間內的隱患。

    於老爺子笑笑說都是你在亂說,爺爺沒這個意思。

    回頭想那番對話,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身經百戰的老人著實睿智而遠見,換屆就預見到領導層更迭即將遇到的困難。

    再看雙江如今的困境何嚐不是如此?還是於老爺子所說,雙江是重型火車頭,勢大力沉,一旦確立方向猛衝下去,發現錯誤想調整很難。

    無論雙江還是整個國家,經濟政策試錯的過程極為痛苦,代價有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的蕭條期:企業紛紛破產、工人大量失業、房價在高位崩潰,通貨緊縮下經濟發展步伐遲緩甚至倒退。

    “獅城協議”會成為中華民族這艘超級航母改變前進節奏的轉折點嗎?

    這個問題對方晟來說未免太宏大,但他開始試著從最高層角度考慮和分析問題。

    從地方主政角度,發展經濟必須要有取舍,或抓大放小,或集中精力打殲滅戰;統帥一個國家卻相反,得有全局一盤棋的大局觀,有時要做些普通老百姓暫時不能理解的戰略,實施貌似短期利益受損的策略,等到若幹年後解密——或永遠不會解密,才會恍然大悟。

    回頭反思白家安排白昇到香港研發尖端軍工技術,其實也是這樣一種思路:對投資人方晟、趙堯堯來說是淨投入,沒有任何前途和光明可言;但對軍工研發事業來說卻是探索性前進,為國家多法並舉發展尖端武器研究打開新思路、新方向。

    還有最高層決定達建收購諾森堡精密儀器集團,同樣出於至少二三十年的長遠國家戰略考慮,即通過收購逐漸彌補我們在精密技術方麵的短板,打破歐美的技術壁壘和技術壟斷。

    至於尾大不掉的房地產問題,在地方正府看來是洪水猛獸,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就會發現,在全國範圍的總體來說依然在可控範圍,還有不少“必殺技”沒施展出來,控製房價在最高層並非難題。

    反過來講,媒體、網絡以及眾多專家憂慮的日本房地產套牢兩代人的教訓,在中國恐怕永遠都不可能:

    日本房產市場相對封閉,外國投資者要在日本購房手續繁瑣,外麵資金進不去,裏麵資金經過八十年代經濟發展狂飆漸漸退潮,加之日本生育率持續走低,剛性需求不足,可以說三十年內難以重振旗鼓的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