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975章 大明無處不在(1/2)

    左夢庚完全放手的做法,給了朝鮮眾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他們太明白擁立新君的好處了。

    當初的仁祖反正,他們就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憑借著功勞在朝廷中擁有了極大的權勢。

    特別是金尚憲和沈器遠,在仁祖反正之前,他們不過是普通的士子。

    結果紛紛走上了士人的巔峰,位高權重。

    現在夏國對朝鮮誰為新君沒有興趣,正是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

    沈器遠迫不及待,搶先開口。

    “海平君李佶乃是仁城君之後,而且飽經苦難,當能明白人間疾苦,必可成為明主。”

    話音未落,洪翼漢連忙反對。

    “慶昌君素無劣跡,為人忠厚,才是新君的不二人選。”

    一瞬間,原本團結在一起的朝鮮眾人,立刻分成了兩派。

    雖然對沈器遠提出反對意見的是洪翼漢,但誰都知道他代表的乃是金尚憲的意見。

    金尚憲和沈器遠同為西人黨,但很顯然他們的利益並不一致。

    沈演替自己的叔叔說話。

    “偽王李倧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仁城君正為其害。以海平君為王,才可撥亂反正,重塑正統。”

    仁城君李珙乃是宣祖的第八子。

    崇禎元年的時候,發生了光海君妻侄柳鬥立、柳孝立謀反事件,李珙也被供出與他們串通,於是被流放珍島。

    李倧假仁假義,最後裝作順從群臣和仁穆王後的意見,將其處死。

    李珙得知消息,選擇了自盡。他的妻兒則被流放濟州島,如今就在夏軍的手中。

    看來沈器遠早就有所謀劃,經過了慎重的考慮。

    但是很可惜,利益之爭下,再好的說辭也不能打動金尚憲一係。

    “其實不然。朝鮮屢經劫難,民不聊生。危機之中,首在平穩。慶昌君性情穩重,為人樸素,正在恢複國計民生的良主。”

    兩邊的爭執甚為激烈,互相都無法說服。

    這一幕被左夢庚看在眼中,隻想嗬嗬冷笑。

    不愧和大明是父子之國,就連這黨爭的傳統都一模一樣。

    明明大局未定,前途未卜。本應團結一致,克盡全功的時候,這些朝鮮文臣竟然為了利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有這樣的人存在,朝鮮哪裏有新生的希望?

    要不是有大明爸爸一直照拂,後來的大清爸爸對其看不上眼。這樣的國家,早就不知道被滅亡多少次了。

    看到兩幫人馬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的樣子,左夢庚就知道自己的籌劃越來越有成功的希望了。

    他真的不在乎誰來做朝鮮國王嗎?

    顯然不是。

    朝鮮的是中華對外擴張的第一步和起點,不把這個基礎打好,中華就沒有放眼大洋的希望。

    這麽重要的地方,他豈能不在乎?

    但政治必須要有表演的天賦。

    哪怕心裏很想,表麵上也不能顯現出來。

    他裝作不在乎的樣子,使得夏國完全站在了道義的製高點上。從今以後,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指摘夏國的所作所為。

    可是完全置身事外的話,又沒有辦法幹涉朝鮮的事務,無法施加夏國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