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左

第306章 大宗師開講啦(1/3)

    複社人員眾多,其中博學多才之輩更是不少。

    許多人在儒學之外的造詣,都足以彪炳青史。

    可問題是,這些人的博學隻不過是順道學的,並沒有被當做主業。

    複社士人的主業,依舊是對程朱理學的研究和學習。

    作為複社的領袖之一,張采的“絕功名、重實學”對社員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張采的“重實學”和後人理解的實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以後世的思維來看待張采的主張,自然覺得非常貼切和正確。但時代不同,其中的含義也相去甚遠。

    這就需要掌握其中的差別。

    比如張采還曾說過,“絕功名,則絕經濟。”

    這裏的經濟,顯然指的是不考取功名的人在收入上存在的問題,而非後世所理解的生產、商業等所產生的價值和行為。

    因此,張采的“重實學”是經不起推敲的。

    複社所提倡和遵守的“重實學”,不過是回到古文典籍當中,完成對儒學經典的再認識罷了。

    可儒學天生就是純粹的思想學說,缺少和實際生產生活的聯係,再如何去“重實學”也難以對國計民生有什麽幫助。

    思想重不重要?

    當然重要。

    然而思想的成就,必然是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

    沒有強大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就不會開花結果。

    後世中國在文化宣傳領域的弱勢和發展,就是最好的明證。

    在國際輿論場中,許多人都能夠感覺到,中國非常被動。

    是中國人不懂宣傳嗎?

    是中國人宣傳不賣力嗎?

    顯然不是。

    根本原因就在於,宣傳的渠道和工具不在中國人手裏。

    推特、臉書、油管、ins這些就是工具,同樣的,這些也就是實打實的物質基礎。

    同樣的,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對外宣傳和輿論成果,就遠比之前要好的多。

    這是為什麽呢?

    這就是因為綜合國力提升,為輿論和文化宣傳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隻有明白這個,才能夠發現儒家學說存在的弊端。

    漫長的封建曆史中,儒家學說和地主階級相結合,依靠著地主階級掌握的財富和權力,成為了顯學,無人能敵。

    可在明末商品經濟開始快速發展的階段,新興階級在崛起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對舊有的階層和文明發起衝擊。

    儒學沒辦法解釋這些新現象,自然也就搖搖欲墜。

    正常的曆史進程下,明末的理學複興,其實不過是儒學的回光返照罷了。

    因為理學的核心思想,顯然是阻礙商品經濟發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