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452 改編難題(2/2)

    所以,沒有必要苛責其他配角太過扁平,電影沒有必要做到四角俱全、麵麵俱到,重點還是在於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但陸潛閱讀觀看這個故事的角度卻稍稍不同。

    從“遊客”來看,丈夫和妻子看待同一件事是有不同感受的,當一方過度譴責另外一番的時候也就打破關係的平衡,那麽婚姻關係陷入混亂是一個必然結果,但陸潛的目的並不在意展現婚姻的這一麵,而在於展現婚姻關係之下每個人的麵貌:

    歸根結底,是關於人的。

    “消失的愛人”也是如此。

    人人都,通過這部電影看到婚姻的本質就是互相欺騙互相控製,但細細想來,這句話本身是有漏洞的,因為丈夫“負責”欺騙、妻子負責“控製”,這不是互相;如果能夠展現丈夫這一側的情感弧線,又會是如何?

    在這段婚姻裏,丈夫是如何一步一步“放棄”自己的,他為什麽不再上進不再努力不再試圖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麵,這與出軌之間又有什麽聯係?在妻子失蹤之後,丈夫的心理狀態如何,又產生什麽變化?

    在欺騙和控製之中,丈夫是如何迷失自己,最終演變成為行屍走肉的?

    當然,電影不是為丈夫爭取同情,不需要為丈夫的行為尋找一個理由,而是通過丈夫的變化與妻子的選擇形成呼應,最終目的是展現“婚姻”狀態下對每個人產生的影響——

    就好像“遊客”一樣。

    束縛在婚姻裏,陶麗選擇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以至於被自己的妥協激怒,演變成為咄咄逼人的姿態;馬文則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驕傲而選擇謊,明知道傷口存在也拒絕正視,最終被自己的男性自尊打敗。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展示婚姻。

    在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Ingar-Bergan)的經典佳作“婚姻生活”裏,這位前後有過五段婚姻的導演就試圖展示這樣一個感悟:

    其實許多人是真心相愛彼此的,但置身於婚姻關係裏,兩個人強迫性地放在同一個生活空間之中,不止是朝夕相處,同時還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不斷磨合,磕磕碰碰之間細細地感受著彼此的棱角,最瑣碎也最細的缺點都被放大,彼此陷入互相折磨的窠臼裏。

    但擺脫婚姻之後,雙方就能夠重新贏得喘息空間,反而能夠再次尋找到愛情火花——

    愛情從來不曾熄滅,真正令人窒息的視角婚姻關係。

    所以,在“遊客”裏,馬文和陶麗首次看到婚姻的冰山一角;而在“消失的愛人”裏,陸潛能夠展現兩個人因為婚姻而磨滅了自己最初的模樣,蛻變成為自己都不認識的樣子,區別就在於:

    妻子是篤定的,於是她敢於付諸行動;丈夫是懦弱的,所以他放任自己陷入窒息。

    一旦,陸潛能夠通過電影展現出這樣的角色弧光,那麽整部電影的質量就能夠上升一個台階。

    當然,目前隻是一個想法,是否可行,又應該如何操作,陸潛還是需要閱讀完原著之後才知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