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藝術家

143 前置作業(2/2)

    管舟喜歡現在的洪家班,就好像回到自己剛剛加入這個大家庭的時光。

    另一方麵,由陳慕領銜的整個攝像組,必須同時和道具組、燈光組,武術指導組進行合作,設計拍攝路線。

    什麽時候用手持攝像機跟蹤拍攝、什麽時候用鋼絲繩索軌道拍攝、什麽時候用無人機進行全景拍攝、什麽時候需要在中景和近景之間切換,最最重要的是,拍攝期間應該如何為剪輯點提前埋下伏筆。

    這些事情,需要一點靈感,實戰的時候往往能夠看到神來一筆的拍攝,但更多需要設計,確保整個劇組能夠明確方向,然後齊心協力地完成工作。

    問題就在於,陸潛的要求非常非常苛刻,他繪製了大量分鏡頭腳本,將自己構想的畫麵告知整個團隊。

    而且,陸潛希望能夠展現出鏡頭的流動感,將武打動作的節奏和韻律融入鏡頭裏,這也為攝像組提出了更多要求。

    整個劇組都知道,當陸潛和陳慕正麵碰撞的時候,那就是火星撞地球,所有人都會噤若寒蟬。

    另外,燈光組也處於焦慮狀態。

    “突襲”和“解除好友”有著相似之處,也有著明顯差異。

    相似之處就在於,電影需要充分利用寫實的光線,盡可能避免風格化的光源,打破觀影的現實感體驗。

    “突襲”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破曉時分,這也注定了不可能燈火通明,但場景應該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戶外,盡可能使用自然光源,通過陳慕的攝像機來營造氛圍。

    一個是室內,考慮到清晨普遍在睡覺的情況,主要燈光就是走廊路燈、台燈,諸如此類等等。

    蘇子一就一直在設計燈光,如何讓觀眾看清楚畫麵,同時又如何自然地通過燈光變化來營造代入感。

    後來蘇子一被強迫到反複精讀劇本,希望通過劇本的情節變化來植入光源。

    比如說,走廊的燈光應該是均勻的,但其中一盞被打碎,平衡也就被打破,光影跟著產生相對應的變化,對峙的氣氛自然也就發生傾斜。

    比如說,因為打鬥的撞擊,懸掛的吊燈搖晃,整個房間的光源和影子也陷入動蕩,製造出持續晃動的視覺效果。

    比如說,打破窗戶,導致外麵初升晨曦傳入室內,自然光所帶來的效果又呈現出不同的打鬥視覺效果。

    諸如此類。

    通過情節設置的變化來製造光源機會,進而加深觀影體驗的變化,這也是“突襲”明顯區別於“解除好友”的部分,自然而然地,蘇子一的工作就變得“動態”起來,幾乎每場戲都需要時時刻刻處於運動狀態。

    同時,蘇子一還需要從全局考量,有些戲份用了這種燈光效果,那麽另外一場戲份是否就需要做出改變,改變的話是翻天覆地的巨變還是細枝末梢的微變,從整部電影的情節脈絡和高潮設定高度來看,這些細節都需要跟著導演的想法一起流動,這才能夠保證觀影感受跟著劇情起伏。

    顯然,燈光組的工作壓力一點都不遜色其他小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