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換明

第一百零五章 旅順防禦設想,圍攻宣川(1/4)

    畢竟,守旅順不是守山,建虜來攻時,季節也不一定會是冬季,象澆冰鋪雪這樣的招數就不好使了。

    而就常規的守城,不外乎滾木擂石、鳥銃弓箭。現在雖然又有了地雷,有了拋石機,有了木炮,李維鸞覺得還是不太夠。

    郭大靖思索半晌,緩緩開口道:“其實,沒有攻不破的堡壘要塞。但在防禦上力爭完備,還是可以做到的。隻在旅順加強,某覺得彈性不夠。如果是縱深防禦的話,可能要好一些。”

    旅順,準確來說,應該稱為旅順堡,是比城還小的堡寨。

    如果隻局限於旅順堡,龜縮於堡中,被建虜攻破就是終結,沒有緩衝和轉圜的餘地。

    而郭大靖所說的縱深防禦,便是戰旅順而不戰於旅順,把戰場向外擴,設置多重防線或陣地,層層防守,不斷地消耗建虜。

    說白了,守城就相當於一條線,比較單薄;縱深防禦就是多條防線,比較厚重。一條防線被攻破,還有第二條、第三條。

    郭大靖提出這樣的防禦理念,聽起來並不算新鮮。但在當時,明軍多數時候也隻能倚靠堅城,才能與建虜作戰。

    “還請郭兄詳細說來。”李維鸞拱了拱手,態度熱切而虛心。

    野戰防禦工事,當時雖然也有,但遠沒有守城的理論和設施更加成熟完善。

    郭大靖確實想到過很多,因為日後肯定要用到,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和布置。

    “其實,工事還要武器來配合,弓箭刀槍的話,就不能發揮威力。火槍和弩,因為射擊姿勢的關係,戰壕胸牆的防護作用便大大加強……”

    郭大靖說得很現實,沒有適用的武器,戰壕胸牆沒啥用,還會阻礙部隊的正常作戰。

    使用弓箭,你得挺腰張臂,躲在戰壕裏向天上射嘛?使用刀槍,你就得結陣廝殺。

    也就是說,軍隊裝備什麽樣的武器,就要構築什麽樣的工事。

    壕溝、鹿砦、拒馬在當時可以歸結為阻擋型的,使敵人不能迅速衝到近前。而要作戰廝殺,無論是攻守雙方,腳下還是要在平地。

    當然,壕溝、鹿砦還是有很大作用,主要是能防禦建虜的騎兵衝鋒,以及阻擋楯車的推進掩護。

    “壕溝是必須要有的,寬而深,使建虜難以通過簡單器械越過。”郭大靖用手比劃著說著自己的設想,“楯車在壕溝前停滯,便可用拋石車先給予打擊……”

    拋石機已經改成了拋石車,能夠推著移動到合適距離,不管是石塊、地雷,還是火彈,都是拋物線,形同迫擊炮的原理,能夠殺傷楯車後的敵人。

    在壕溝與守軍陣地之間,可再設窄一些的壕溝,或是鹿砦、尖樁,阻礙越過壕溝之敵的前進速度。此時,便是弓箭、弩、火槍的殺傷距離。

    守軍的戰壕可設多道,可退可進,與敵人展開糾纏爭奪。

    “地雷可做得小一些,一兩斤左右,身強力壯者能扔出二十餘步即可。戰壕之間也是這個距離,我軍可向占據戰壕的敵人進行投擲,還可用木炮轟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