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係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中環的日與夜(3/5)

    電影《中環英雄》對講效率、以經濟為原則、所做的一切都為了致富的中環價值有所質疑。它以一種喜劇形式帶領觀眾取笑張豪傑的說話、行為與價值觀。但主角張豪傑的一番言論與行動卻與龍應台所觀察的中環價值有相似的地方。龍應台並不欣賞所謂中環價值,認為也有許多香港人根本看不見中環以外的香港,也把「中環價值」當作唯一的價值堅持。(6)《中環英雄》對所謂中環價值亦抱有懷疑態度,當流氓華英雄(劉德華飾)與張豪傑身分對調成為保險從業員時,他以真心來對待保險,教育那些過著刀光劍影生活的流氓兄弟學懂為家人買一個保障,並沒有視保險為隻用來賺錢的工具。他這樣的行動同樣喚醒了作為上司的梅小姐(毛舜筠飾),冒著被解雇的風險都要為死去的投保者家人申領保險金。電影將這種人的高尚品格淩駕於所謂「經濟」、「致富」、「效率」、「發展」等中環價值之上。

    扞衞中環價值

    中環價值在龍應台的論述中被視為一種不斷開發和忽略保育的文化價值觀,她這種看法並未受到香港中產階層所認同。中產女律師王迪詩(7)在〈扞衞中環價值〉中反駁:

    在中環,每天為了「做好呢份工」而拚搏的人,比比皆是。八月一日,夜幕低垂,我在office忙得頭昏腦脹,忽然想起皇後碼頭已於當天下午被清拆。我放下手頭的工作,緩緩地走到皇後碼頭,在「遺址」旁邊的人羣裏,有長毛和梁文道;在慷慨激昂的青年麵前,警察們正在鐵馬後木無表情地站著。那一刻,我驀地回首,隻見IFC、Jardine Hou等大廈一片燈火通明,我想起正在那裏埋頭苦幹的同事。在這些商業大廈裏,有多少人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有多少女人為了燃亮午夜中環的燈火而嫁不出去?又有多少父母犧牲了天倫之樂?而我,甘願冒著皮膚過早衰老的危險,一星期內穿梭北京、上海、重慶三地,淩晨三時開ferenbsp;call與美國佬廝殺。若不是有一班傻瓜,矢誌不渝地守住中環,香港不可能有今日這個局麵。最近有個朋友,將生意基地從英國搬到香港,他在英國請律師做一單deal需要三星期;但在香港,律師們願意挨兩晚通宵來做好件事,所收費用隻是英國律師的三分一,這就是「中環價值」。這種價值並非完美,但至少比「公務員價值」好一千倍。(8)

    中環價值受到像王迪詩這種中產人士的強烈擁護,被視為建設香港及帶來財富重要價值觀之一。但這種價值觀帶來了長期的超時工作,從1991年《中環英雄》的張豪傑到2007年的王迪詩,跨越兩個年代仍保持不變。有很多中環人都被這種文化影響,工作至晚上才能回家。有的會在《重慶森林》中的「午夜特快」叫一客廚師沙律或炸魚薯條外賣作晚餐,有的就在下班的時候到中環的酒吧喝酒,或找尋愛情,或找尋短暫的欲望發泄,因此中環的酒吧區蘭桂坊就慢慢成為中環晚上最熱鬧的地方。

    中環的晚9朝5

    電影《晚9朝5》(1994,陳德森導演)是一九九〇年代初期一部以中環蘭桂坊生活作為主題的電影。電影講述不愁生活的年輕中產男女,在下班後到蘭桂坊的酒吧流連,追尋愛情或泄欲的對象。他們大部分都沒有人生目標,隻追求感官刺激、酗酒、濫交,好像完全沒有正當的娛樂或消遣。本片描寫的年輕人其實大部分都受過專上教育,但對性愛的態度非常隨便,對愛情、婚姻和將來,完全沒有信心。(9)

    電影將香港中產階層與蘭桂坊夜生活結合在一起,從中環價值的角度看,他們沒有表現出「經濟」、「致富」、「效率」和「發展」等特質,但這羣城市浪族以盡情玩樂的心態,每晚走入蘭桂坊尋找歡樂,往往玩樂到通宵達旦,然後在洗手間洗洗臉就立刻上班。這種不眠不休,務求身體及心理都得到盡興的玩樂模式,在某程度上與中環價值是一致的。那種一致性在拚搏二字。中環價值的拚搏在「經濟」及「致富」,「蘭桂坊價值」的拚搏在盡情放縱。在電影中的男女無論是喝酒或縱欲,都會給觀眾一種難以接受的拚搏感。電影中的阿寶(陳小春飾)每次出鏡都是在喝酒,有次喝酒喝到通宵,所有朋友都在中環的老茶樓喝早茶時,他依然要兩瓶啤酒代茶。又有次他與Sue(邱秋月飾)在天台喝酒,一時需要發泄性欲而把Sue害死。而Jennifer(張睿玲飾)對性的需求,更是到了不能自控的地步,甚至要去請醫生治療。電影處理這些情節雖然帶點誇張,但卻突顯他們為了從酒精及身體感官得到快感而不顧一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