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係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本書緣起:怎樣從電影中看香港的故事?(代序)(1/5)

    後來「香港人」、「香港地」及「香港生活」的論文初稿分別在2008年的《香港電影》6、7、8月號連續三期刊登。

    黃:這次帶領同學一起參與研究活動,又能把小小的研究成果與大眾分享,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由於同學們對1950、60年代的香港老電影不太熟悉,因此在準備研討會前我們帶同學做資料搜集及討論,另外,亦要求同學每個星期六到電影資料館看電影做研究。電影資料館特別安排了一間在圖書館內的放映室給我們觀看在坊間較難接觸到的電影,有時羅卡先生也於放影後給同學講解,我們回校會繼續討論。

    梁:在準備過程中,雙方合作相當密切。在開始看電影前,我們各自列出一係列書單,組織基本講座,分組或一起觀看相關電影。電影放映後有時由羅卡先生講解,有時又會由我們講解,互相補足。

    這些準備過程對研討是相當重要的。卡叔以過來人的身分說到香港1950、60年代的文化生活,繪聲繪色,年輕的同學聽得非常投入。人文學科研究中心與電影資料館在「文學與電影改編」、「電影與普及文化」等兩方麵合作比較多。今次合作是電影與普及文化的合作項目的延伸,通過電影看不同的香港故事。

    三次公開研討會完成後,我們開了一次檢討大會,大家都覺得這次研討會反應不錯,因此想把研討會的內容發展成書,主題是如何用電影來說香港故事。研討會後我們繼續招募新同學參加,主要是修讀「文學與電影」課程的同學,以豐富本書的內容。以上就是《電影中的香港故事》成書背景。

    電影與人文教育的關係

    梁:香港本身有不同的學院提供電影課程,例如香港演藝學院的電影電視學院、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等等。這些學院會提供與電影製作有關的訓練。而近年在人文學科的領域上,使用電影越來越多,例如嶺南大學「文學與電影」課程,除了包含文學與電影的改編外,也會涉及電影語言、電影敘事,以及電影與文化關係等議題。又例如哲學係討論「生死學」、曆史係討論香港史、文化研究討論普及文化,甚至外語教學,都會使用電影作為輔助,有時也會用電影作為研究對象。

    在教育局推行的新高中課程中,中國語文科包含「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單元,而中國文學科就有「戲劇文學評賞」單元,兩個單元都有使用電影作為教材。教師和同學對電影的教與學都渴望了解更多,我們亦曾為他們主講相關講座。但電影教育仍有待正視和深化。

    不同的學科開始使用電影作為教材,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但從另一方麵看,使用電影作為教材有很多地方需要考慮,例如教電影製作時,若缺乏人文學科的思考,很容易變成純技巧的訓練。另一方麵,人文學科在使用電影教學時,不能隻以電影作為一種工具,不可以簡化成為故事大綱,因為電影本身有自己的藝術形式及語言。

    後來「香港人」、「香港地」及「香港生活」的論文初稿分別在2008年的《香港電影》6、7、8月號連續三期刊登。

    黃:這次帶領同學一起參與研究活動,又能把小小的研究成果與大眾分享,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由於同學們對1950、60年代的香港老電影不太熟悉,因此在準備研討會前我們帶同學做資料搜集及討論,另外,亦要求同學每個星期六到電影資料館看電影做研究。電影資料館特別安排了一間在圖書館內的放映室給我們觀看在坊間較難接觸到的電影,有時羅卡先生也於放影後給同學講解,我們回校會繼續討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