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盛唐

第五百九十八章 後繼有人(2/2)

    “父皇,此獠所言,海運風險大,運河風險小。尤其事關運河兩岸幾十萬百姓的生計。兒臣以為,隻說了海運的缺點和漕運因為海運帶來的衝擊。此以偏概全也。”

    說著李治停頓了一下,看見李世民滿意的微微頷首,剛才一時衝動衝出去後,懸著的心放下了。“海運固然有風險,但是成本卻隻有漕運的一成。且海運會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風險還會下降。由此可見,海運利大於弊。”

    “另運河兩岸百姓生計一事,兒臣以為可遷走一半百姓至遼東。餘下一半,運河足以養活,不必擔心生計問題。此獠不以國事為重,賣直邀名不惜徒耗國帑,兒臣一時義憤,口不擇言。”有理有據,最後反省了一下,算是一個完美的收尾。

    “自成,太子所言,以為然否?”李世民露出笑容來,問了李誠一句。

    李誠上前抱手道:“回陛下,太子所言並無大謬,唯可詬病者,不該對言官喊打喊殺。朝廷是有法度的地方,太子不滿官員,即便其真有違法的舉動,也該送交有司。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既然朝廷製定了規則,就該遵守,哪怕是陛下也該遵守。”

    李世民咳嗽兩聲,當著沒有聽到後麵的話。李誠這是在借機勸諫麽?似乎朕最近不是很聽的進去諫言啊。這豎子,一點都不給朕麵子啊。

    想是這麽想,李世民心裏還是很高興的,畢竟李誠把太子教育的很好。實際上在教育太子方麵,李誠花的時間少的可憐,但他就是能讓太子接受他的道理,並且去實際操作。這就很不簡單了,相反那些大儒們,跟太子講的道理未必就少了。

    看看李承乾就知道了,那些大儒們沒有本事麽?非也,而是教育的手法有問題。

    “自成既然這麽說了,朕自當從善如流。韓慕言身為言官,風聞奏事本無大錯。朕也不願意定他一個心術不正的罪名。如此,罰俸一年,讓他有個教訓。今後再上奏言事,總要把其中的厲害關係弄個清楚明白。諸卿可有異議?”

    這次問的是群臣,李誠卻是第一個附和:“聖明無過陛下!”

    群臣隨後附和,李世民卻笑著看著李治:“太子,可有異議?”

    李治有點暈,但還是很規矩的行禮:“兒臣無異議。”

    散朝之後回東宮的路上,李治忍不住問一句:“師傅,為何父皇如此輕饒那個言官?”

    “殿下身為太子,還沒有一國之君的覺悟啊。”李誠失望的歎息說話,李治趕緊正色後退,抱手行弟子禮:“還請師傅教我。”

    李誠抬手去扶,笑道:“太子不必如此,能得太子而教育,成之幸也。”

    待李治站直了,李誠在繼續道:“殿下有沒有想過,陛下為何如此輕輕放下?”

    “父皇的心思還真不好猜,總不能是韓慕言為父皇分憂了吧?”李治也就是隨口一說,當看見李誠似笑非笑的表情時,心中一驚:“怎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