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盛唐

第五百九十七章 慎重對待(1/3)

    太子駕臨,魏家中門大開,李治很有風度的扶起魏征遺孀,口稱“老夫人”。

    李治按照李世民的交代,傳口諭,魏征於國功高,淩煙閣上當有一席之地。魏家上下跪地拜謝之後。李治又表示,李誠勸諫之下,陛下有悔九六過之意,下旨重樹鄭公之碑。

    魏家上下這才注意到一直很安靜,沒什麽存在感的李誠在隨從之列。

    成功收獲魏家上下的感激,此事當天就傳遍長安。李誠私下勸諫皇帝,為魏征翻案。這事情聽起來很神奇,朝野上下都知道,李誠跟魏征不對付,兩人沒少幹嘴仗。

    魏征墓碑的事情,不是沒人勸諫,李世民卻聽不進去。遼東戰役後,李世民聲望達到巔峰,更是無人敢於勸諫。沒想到李誠選擇這個時候勸諫,並且奏效了。這說明什麽?最多的猜測就是李誠的聖眷之隆,無人能比。

    李誠不是言官,勸諫君王的事情做的很少,但是這一次出手,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讚譽。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去做了。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聰明人,有另外一種聲音表示,李誠敢於在這個問題上勸諫,是因為他在維護君王的身後名。

    這個猜測擊中了本質,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李誠才不會去勸諫。勸諫皇帝這種事情,說實話李世民剛登基那會還湊合,這都一代聖主了,勸諫真是找不自在的事情。李世民的皇帝晚期霸道的很呢,聽勸?不存在的。

    李誠繼續他低調做人,有限參與朝政,做好東宮工作的風格。太子還在學習期間,每天的事情其實並不少。每次李世民和大臣們商議重要的事情,一定叫李治來旁聽。李誠因此也跟著出場,不過很少發言就是了。

    李世民對於這樣的局麵並不意外,這才是李誠的風格。反倒是長孫無忌最近也低調了許多,很少就朝政提出自己的觀點。看上上一次的混戰,長孫無忌也不是沒有考量後果。

    雖然沒有再打起來,但是李世民還是很滿意的。對立的種子已經發芽,朝局還處在平衡穩定的狀態,這就很好吧。一團和氣的下麵,醞釀著有限的對立。大臣們要是上下一心的,李世民這個皇帝晚上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

    長孫無忌和李誠也很配合,隻要對方開口說話,李誠的表現是東張西望,長孫無忌的表現是低頭數螞蟻。完全是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但偏偏有在打起來的邊緣停頓。

    這尺度掌握的好難啊,李誠和長孫無忌好幾次在散朝的時候遭遇了,都是平靜的對視。用眼神傳達語言,“你演的不錯”“你也很讚”。

    毫無疑問,兩人在對方的心裏,都變成了頭號重視的目標。說實話李誠對此很無奈,長孫無忌是什麽身份?他什麽身份?被李世民硬架著站在對立麵,真的不好受。李世民上本該站在這個位置的是李道宗的,看來李世民對李道宗的認識很清楚,知道他不行。

    估計曆史上的李世民選擇李道宗,也是無人可選了,最後還安排一個李績策應。奈何李績在朝爭這一塊,真的沒啥鬥誌。或者說這孫子就是個陰貨,喜歡坐山觀虎鬥。最後演變出一幕武周的曆史大劇,李唐的子孫們說起來都是眼淚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